针对复发/难治性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很少。鲁比卡丁作为曲贝替定的合成衍生物,通过抑制致癌转录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一项2期篮式试验表明,在既往化疗失败的SCLC患者中,3.2 mg/m2剂量的鲁比卡丁具有活性,缓解率为3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根据这项2期研究于2020年6月获得的阳性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鲁比卡丁用于铂类治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随后的3期试验比较了鲁比卡丁+多柔比星联合治疗与CAV(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长春新碱)或拓扑替康联合治疗。
鲁比卡丁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多柔比星联用,均显示出抗SCLC活性。在铂敏感和铂耐药患者中进行的单组、多中心、2期basket试验显示,每3周静脉注射3.2 mg/m2鲁比卡丁治疗的ORR为35.2%(95%CI:26.2~45.2),总体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3个月(95%CI:4.1~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95%CI:2.6~4.3),中位OS为9.3个月(95%CI:6.3-11.8),
一项名为ATLANTIS的二线SCLC 3期临床试验比较了鲁比卡丁+多柔比星与拓扑替康或CAV,据报道未能达到预设的OS终点。由于ATLANTIS被指定为确证性试验,因此尚不清楚是否会像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这两种药物也获得了加速批准,但随后未能证明疗效)一样,这将导致鲁比卡丁的批准状态被撤销。与此同时,据报道,鲁比卡丁正在与其他检查点抑制剂和伊立替康一起进行研究,是否获得批准可能取决于这些试验和其他后续试验的结局。
在SCLC的二线单药治疗中,尤其是在铂类敏感患者中,鲁比卡丁显示出显著的活性,但与CAV或拓扑替康相比,鲁比卡丁与多柔比星联用时未能显示出OS改善。目前正在研究鲁比卡丁与其他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组合。这些研究的结果将更好地确定鲁比卡丁在SCLC中的最佳临床应用。
鲁比卡丁(PM01183)通过添加一部分四氢β-卡波啉而具有比小梁蛋白更好的抗肿瘤活性。该药物诱导转录的RNA Pol II的特异性降解,伴随DNA断裂的积累,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该药物与受影响基因内富含cg的区域共价结合,阻断DNA修复机制,导致RNA Pol II延长停滞,从而降解。此外,在转录依赖的肿瘤细胞(如SCLC细胞)中,鲁比卡丁可导致转录因子与其靶启动子分离,从而阻断其反式激活活性。它还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增殖、基质重塑、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来影响肿瘤微环境。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鲁比卡丁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lb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