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一种针对多种结膜基底膜区抗原(包括α6β4整合素的β4肽的胞质域)的II型超敏反应,且受影响的基质和结膜中含有IL-6、IL-13和IL-17的水平升高。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许多眼部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IL-6,其与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密切相关。而托法替布作为一种JAK抑制剂,可通过阻断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抑制IL-2,IL-6、IL-9,IL13,IL-21、TNF-a、IL-17等多个细胞因子的产生及促炎作用。因此被认为有可能抑制MMP相关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形成。
本文报道了一例托法替布有效应用于多种药物治疗失败后(包括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和IVIG)的难治性眼部MMP的病例,以供临床参考。患者,女,79岁,既往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病史,一年来出现双侧眼部不适,发红和流泪症状不断加重。否认长期使用外用眼药水、无眼外伤、特应性疾病、眼部感染、重症药疹或眼部手术史。否认有鼻腔、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经检查,患者可见双侧下眼睑瘢痕性内翻,穹窿短缩,睑粘连,睑窝纤维化及角膜新生血管。诊断为MMP。考虑患者瘢痕改变的严重程度,局部治疗被排除,转而采用全身治疗。
分别使用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1g静脉注射x2次,每次输注间隔14天)的单药治疗,各持续4个月后均无效。之后,又接受了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最高1000mg/m2),但同样经过5个月的治疗周期后,结膜炎症仍未缓解。随后使用IVIG治疗,2个月后仅出现部分缓解。
最后在每3周一次的IVIG治疗方案中加入托法替布(11mg,每日口服)。8周后,眼部炎症明显好转。虽然已经出现穹窿短缩、睑外翻和结膜下纤维化,但患者结膜充血和活动性感染已接近消退。经过12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由于费用问题,患者随后停用了IVIG,并继续接受了12月的托法替布单药治疗,治疗期间结膜炎症未再复发,随访至今也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或实验室指标异常。
眼部MMP往往出现复发性、进行性的眼部炎症甚至眼部纤维化,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因此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其进展。本例中患者接受了多个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分别长达4-5个月疗程的治疗后仍缺乏反应,且治疗期间患者已经进展为穹窿短缩、睑外翻和结膜下纤维化。而在使用托法替布仅8周后患者的症状即快速、显著缓解,这提示托法替布治疗MMP或许有着不逊于经典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在本次病例中,除了起效快外,托法替布还具有可持续缓解和安全性佳的优势,且在患者停用IVIG后长达12个月的单药治疗期间也显示出稳定的疗效。而除了MMP外,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托法替布可有效治疗难治性巩膜炎和葡萄膜炎,因此,托法替布在治疗眼部炎症性疾病方面或大有可为。
综上,托法替布是眼部MMP一项有价值的治疗选择,可在限制结膜炎症和纤维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进而降低疾病进展,有效保护视力,降低致盲率和提升生活质量,且尤其适用于已经出现严重纤维化并需要快速控制活动性疾病的患者。未来我们也期待托法替布在包括MMP在内的眼部疾病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托法替布/托法替尼(TOFACITINIB)的功效与作用机制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托法替布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