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多福韦(Cidofovir),又名昔多呋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它通过有效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的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
一、药理特性
西多福韦是单磷酸胞嘧啶核苷的类似物,需在体内转化为磷酸盐等活性形式。在体内吸收进入细胞后,它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包括单磷酸酯、二磷酸酯和磷酸胆碱盐等。西多福韦的磷酸化作用主要利用宿主细胞内的酶而非病毒的酶。西多福韦二磷酸酯通过竞争性抑制胞嘧啶,整合于病毒DNA链,使病毒DNA稳定性降低,从而抑制其延长,发挥抗病毒作用。
二、临床试验数据
西多福韦最早于1996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CMV性视网膜炎。其临床试验数据充分验证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试验时间:多个临床试验在1990年代进行,具体数据来源于1996年前的临床试验。
试验设计:临床试验纳入了数百名AIDS合并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西多福韦静脉注射,对照组则接受其他标准治疗或安慰剂。
数据结果:
疗效:西多福韦治疗组的患者在视力保护、病变进展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
安全性:虽然西多福韦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并通过剂量调整和管理得到控制。
剂量与给药方式:推荐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周一次,连续两周。随后每两周一次,直至病情稳定。成人静注首次剂量为5毫克/公斤体重,输注时间为1小时以上。后续剂量每周一次,连续两周,之后每两周一次。联合使用丙磺舒(Probenecid)可提高西多福韦的血药浓度。
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蛋白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和白细胞减少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低张力性眼压降低、前葡萄膜炎/虹膜炎等眼部不良反应。代谢性酸中毒与肝功能障碍、胰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也有报道。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同时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西多福韦在治疗CMV视网膜炎方面表现出长期的疗效,且选择性耐药菌株罕见,耐药程度较轻。除了CMV外,西多福韦还对多种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疹病毒、E-B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显示出广谱抗病毒活性。
三、用法用量
西多福韦的推荐用法为静脉注射。具体剂量和给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西多福韦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治疗CMV视网膜炎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临床试验数据充分验证了其疗效和安全性,且对其他DNA病毒也具有抑制作用。未来,随着对西多福韦药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我们期待该药物能够为更多病毒感染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医患双方也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西多福韦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xd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