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炎症反应就像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炎症是身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修复受损组织的重要防御机制。然而,当炎症反应失控,过度或持续存在时,它便会从“保护者”转变为“破坏者”,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许多常见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甚至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新冠重症中,过度的炎症反应都扮演着关键的负面角色。
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约有1%的人口受其困扰。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导致滑膜炎症。初期症状可能只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炎症持续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最终造成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过度的炎症不仅累及关节,还可能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如发热、皮疹、肝脾肿大等,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威胁。
阿那白滞素作为一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理解其作用机制,首先要明白白细胞介素-1(IL-1)在炎症反应中的核心地位。IL-1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当身体出现炎症信号时,免疫细胞会释放IL-1。它就像一个“警报器”,能够激活一系列下游炎症通路。IL-1与细胞表面的IL-1受体结合后,会促使细胞产生并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介质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形成一个“炎症级联反应”。
阿那白滞素的结构与天然的IL-1Ra相似,它能竞争性地与IL-1受体结合。由于阿那白滞素与IL-1受体的亲和力极高,当它抢先占据IL-1受体后,IL-1便无法再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了IL-1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这就好比给失控的“炎症警报器”按下了静音键,从源头抑制了炎症级联反应的启动。通过这种方式,阿那白滞素能够显著减少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降低整体的炎症反应水平。
在临床应用中,阿那白滞素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使用阿那白滞素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晨僵时间缩短。研究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在接受阿那白滞素治疗3个月后,关节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下降,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改善。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中,阿那白滞素不仅能有效控制发热症状,使体温恢复正常,还能减轻皮疹、关节疼痛等表现,促进患儿身体机能的恢复,减少疾病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在一些新冠重症患者中,当出现“细胞因子风暴”(一种过度炎症反应)时,阿那白滞素的使用也被证明有助于降低炎症指标,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