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血小板计数不足引发的出血风险常让患者陷入困境。艾曲泊帕作为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及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PLT)患者提供了关键治疗选择。其核心治疗原理基于模拟天然血小板生成素(TPO)的作用:TPO通过与骨髓巨核细胞表面的TPO受体结合,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进而释放血小板。艾曲波帕通过激活这一受体,绕过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促进血小板生成。这一机制使其在ITP患者中实现“双重获益”:既增加血小板计数,又减少自身免疫攻击,例如在RAISE研究中,79%的患者在治疗4周后血小板计数≥50×10^9/L,出血事件显著减少。在CLD-PLT患者中,其临时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效果助力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或侵入性操作,例如一项研究显示,术前使用艾曲波帕可使91%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达标,手术出血风险大幅降低。
艾曲泊帕的适用人群需严格界定:ITP患者需为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成人及≥6岁儿童;CLD-PLT患者需计划进行有创性操作且血小板计数<50×10^9/L。用药方法需个体化:空腹口服,每日一次,剂量根据血小板计数动态调整。一位32岁女性ITP患者,因长期依赖激素治疗但效果不佳,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频繁牙龈出血和淤青,使用艾曲波帕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升至80×10^9/L,出血症状消失,重新回归正常工作。但需警惕潜在风险:约10%患者可能出现血栓事件,尤其需监测老年、高血栓风险或血小板过度升高(>400×10^9/L)患者;约3%患者可能发生肝酶升高,需每月监测肝功能;长期用药可能引发骨髓网硬蛋白增加,需定期骨髓检查。妊娠期禁用,哺乳期需暂停用药,用药期间需严格避孕。避免与强效CYP2C8抑制剂(如吉非罗齐)联用,以防血药浓度升高。
对比传统治疗,艾曲泊帕的优势尤为突出:脾切除虽为ITP二线选择,但存在手术创伤与感染风险;免疫球蛋白需静脉输注且维持时间短。艾曲波帕凭借口服剂型与稳定疗效,例如在EXTEND研究中,患者维持治疗2年,血小板计数持续达标,且耐受性良好。与另一TPO-RA罗米司亭相比,艾曲波帕对部分罗米司亭无效患者仍有效,且无需皮下注射。此外,其在CLD-PLT中的临时应用避免了血小板输注的复杂性与输血相关风险,例如一位肝硬化患者因需行肝穿刺活检,术前使用艾曲波帕将血小板从28×10^9/L提升至85×10^9/L,手术顺利完成,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艾曲泊帕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临床价值,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策略——从被动“止血”转向主动“促生”,为免疫异常与肝病相关的血小板问题提供了精准干预手段。未来,其联合治疗方案或进一步优化患者预后。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艾曲波帕/艾曲博帕(ELTROMBOPAG)为ITP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艾曲泊帕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aq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