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真实世界数据回顾性分析研究共登记187例接受基于伊沙佐米方案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患者总体分为四大组,分别是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组(18例)、含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后转换伊沙佐米组(71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组(42例)和维持治疗组(56例)。用药方案以IRd为主,其他还有如ITd、IAd、IPd、Id等方案。
患者的基线特征如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63岁之间,65岁以上的患者在NDMM组和维持治疗组占66%以上,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R-ISS分期以II~III期为主,细胞遗传学方面以1q21扩增为主。
使用伊沙佐米为基础方案的治疗周期数≥2的患者:NDMM组94.4%,转换组为77.4%,RRMM组58.8%,维持治疗组为69.0%。4个治疗组的中位治疗周期分别为4.5、6、3和5。4组中因疾病进展(PD)及不良反应(AE)停药的比例分别为5.5%、9.8%、26.4%和10.7%。
从疗效来看,NDMM组、转换组和维持治疗组的整体疗效较好,ORR均达到90%以上(分别为93.3%、91.2%、93.5%),这三组的≥VGPR率分别为60.0%、74.3%和83.8%。RRMM组ORR为61.3%,略低于RCT研究TOURMALINE-MM1,但是和MM1的中国延展研究相似(ORR 56%),可能与病例数较少以及真实世界人群难治比例高、治疗线数靠后相关。我们对1q21+(51例)和1q21正常(57例)的108例患者也进行了疗效评估,从统计数据来看,两组的CR率、VGPR率以及PR率均相当,并无显著差异。
安全性方面,报告的3-4级AEs发生率为12.8%,非血液学AEs中,伊沙佐米最常见的为腹泻,发生率为20.8%。值得注意的是,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率显著低于硼替佐米,所有等级PN发生率仅5.8%(11/187),其中仅1例为3-4级PN(0.5%)。
本研究结果提示,伊沙佐米对中国MM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对初治、转换、维持患者,基于伊沙佐米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特征进行选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伊沙佐米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ys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