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唑帕尼是小分子的磷酸肌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是多肌酶的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多个肌酶的作用。通过抑制这些肌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抑制血管生成,并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TAPAZ是一项在法国开展的(2∶1)II期临床随机试验,包括一线或二线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第一年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比较联合组(每周紫杉醇65 mg/m2联合培唑帕尼 600 ~ 800 mg/日,PP组)与单药组(每周紫杉醇80mg/m2 ,P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是总体生存(OS)、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生活质量(QoL)。
该研究共纳入116例患者,PP组79例,P组37例。中位年龄为65岁(42-85],6个月以内复发的患者占 70%,浆液性卵巢癌占88%,FIGO分期 III/IV 占98%。中位随访时间12.8 个月 (1-47], PP 组和P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6 个月 (3.9-6.1) VS 5.5 个月 (4.8-7.3) (P =0.6), 两组的OS分别为13.5个月VS 12.8 个月 (P =0.77)。PP组紫杉醇的中位剂量为65 mg/m2, P组为80 mg/m2.PP组中14%的患者每天接受800mg培唑帕尼治疗。P组81%的患者因病情进展而停止治疗, PP组为66%(P =0.09)。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在PP组更为常见(87% vs 70%, P=0.03)。PP组中47%患者因不可耐受药物毒副作用而中止治疗,而P组仅为12% (P<0.001)。在PP组,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疾病(31%)、血管疾病(血栓形成,HBP)(28%)和血液学疾病(17%),其中3例脓毒症和2例死亡(肺栓塞和消化道穿孔)。PP组在治疗4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和腹泻恶化更为明显(平均变化:-9 (-14,-3), P=0.003; 11 (2-19), P=0.01)。在PP组中,PFS和OS与第一个治疗周期的培唑帕尼的药物浓度无关(P值分别为0.7和0.5),但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呕吐严重患者中表现出更高的培唑帕尼药物浓度(P=0.01)。
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期间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培唑帕尼联合紫杉醇疗效并不优于单药紫杉醇,而联合治疗因更多导致早期治疗中断从而降低了疗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唑帕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pz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