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试验表明,在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的基础上联用伊立替康脂质体改善了患者结局。晚期胆管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是吉西他滨和顺铂。近期数据支持将FOLFOX用于二线治疗,但益处微乎其微。鉴于监管机构已批准特定分子靶向药物用于后期治疗,因此这些癌症的基因组分析已成为必须进行的检测项目。
韩国研究者发表了一项由工业界资助的开放标签、随机、2期试验的结果,该试验纳入的是在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期间发生进展的晚期胆管癌患者,试验比较了输入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联用或不联用伊立替康脂质体。在174例患者中,一半在既往治疗持续不到5.1个月(中位数)后发生进展;43%的原发灶在肝内,27%的原发灶在肝外,30%的原发灶在胆囊;71%有肝转移。
在中位11.8个月随访时,根据集中审核的结果,在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的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优于未接受伊立替康的患者(中位数,7.1个月 vs. 1.4个月;风险比,0.56;P=0.0019)。根据集中审核的结果,在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的患者中,总生存期也优于未接受伊立替康的患者(中位数,8.65 个月vs. 5.5个月;P=0.035),前者的抗肿瘤应答率也高于后者(14.5% vs. 5.8%;P=0.068)。在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的患者中,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7% vs. 1%)。
此项对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亚叶酸钙进行的2期试验表明,该方案在胆管癌的二线治疗中有显著抗癌活性,而且结果似乎优于FOLFOX二线治疗。该方案可能会向前移动,用于胆管癌的二线治疗,尤其是对于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无靶向治疗药物的患者。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