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齐替尼(Poziotinib,HM781-36B)是一种新型口服癌细胞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胃癌。对于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耐药性EGFR L858R/T790M双突变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波齐替尼和5-氟脲嘧啶,铂化合物,紫杉醇或吉西他滨的联合使用对于HER2过度表达显示出很好的协同抑制效果,是继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法替尼之后的一种新型第三代抗肿瘤细胞抑制剂。
在一项利用波齐替尼(poziotinib)治疗EGFR外显子20发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I期临床试验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而且疗效高度依赖于EGFR外显子20环插入的位置,这可能会影响未来EGFR外显子20靶向疗法的临床试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11日的Cancer Cell期刊上。
这项单中心临床研究(NCT03066206)招募了50名EGFR外显子20发生点突变或插入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接受波齐替尼治疗,这是一种由Heymach团队发现并重新使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EGFR外显子20发生突变的NSCLC。
这项临床试验招募的人群中60%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62岁。种族构成为76%的白人,16%的亚洲人和8%的非裔美国人。几乎所有的患者(94%)之前都接受过至少一次系统性治疗。
这项临床研究达到了30%或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这一主要终点,研究者和盲法独立评审评估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2%和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5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
转化研究结果显示,抗药机制分为两个公认的EGFR抑制剂类别:EGFR依赖性机制,如获得性T790M和C797S突变,以及EGFR非依赖性机制,如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这些数据首次证实已知的针对EGFR抑制剂的抗药机制也适用于EGFR外显子20抑制剂。
大多数患者出现了1级或2级毒副作用,其中腹泻(92%)、皮疹(90%)、口腔粘膜炎(68%)、甲沟炎(68%)和皮肤干燥(60%)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由皮肤科医生随访,以帮助处理皮肤毒副作用问题。只有三名患者(6%)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共有36名患者(72%)因不良事件而减少了剂量;在减少剂量组和全剂量组研究人群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似。
基于这些结果,一些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正在评估波齐替尼治疗EGFR外显子20发生方向23突变的NSCLC的大型国际队列,并测试替代剂量策略以减少毒副作用,同时保持疗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波齐替尼/波奇替尼(POZIOTINIB)推荐多少剂量?不良反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