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是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TPO受体激动剂,可刺激骨髓祖细胞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的产生。阿伐曲泊帕片不与TPO竞争结合TPO受体,并且与TPO在血小板生成上具有累加效应。
一项研究评估了阿伐曲泊帕用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单中心(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回顾性研究设计,共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符合入排标准的61名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阿伐曲泊帕起始剂量为20 mg/d,根据患者的应答和耐受情况,每2周增加20 mg/d,最大剂量为60 mg/d。当脱离血小板输注并且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200×10^9/L进行药物减停,若药物减停期间血小板计数再次下降,则进行药物剂量的相应调整。主要终点为总体应答率(overall response,OR,脱离血小板输注并且连续7天血小板计数>20×10^9/L),次要终点包括完全应答率(complete response,CR,脱离血小板输注并且连续7天血小板计数>50×10^9/L)。
阿伐曲泊帕治疗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累计OR率和累计CR率分别为69.1%和39.3%。阿伐曲泊帕治疗移植后血小板减少达到OR和CR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天和25天,起始用药中位天数为移植后第48天,最大用药剂量为20 mg/d、40 mg/d和60 mg/d分别占比50.8%、44.3%和4.9%。
单因素分析显示,足够的巨核细胞计数(3.5×1.5cm2的范围里面有7-35个巨核细胞)可促进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对阿伐曲泊帕产生应答,相比巨核细胞计数不足队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89.7%vs.32.6%,p<0.0001)和CR(53.9%vs.13.6%,p=0.004)。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疾病为非骨髓衰竭综合征(骨髓衰竭综合征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的患者移植后使用阿伐曲泊帕应答更佳,相比骨髓衰竭综合征队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78.1%vs.43.8%,p=0.02)和CR(46.7%vs.18.8%,p=0.07)。
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5.0版本,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疲乏、明显血栓或III-IV级器官毒性事件,阿伐曲泊帕耐受性良好。
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是移植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与骨髓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关。阿伐曲泊帕通过与内源性TPO非竞争性结合于TPO受体的跨膜区,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生成。2021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并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可以尝试阿伐曲泊帕(成人起始20 mg/d,治疗1周无效者加量至40 mg/d)治疗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相对于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具有无肝毒性和无饮食限制的优势。
本篇文章报道了阿伐曲泊帕用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示了俱佳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循证证据。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阿伐曲泊帕/阿伐曲波帕(DOPTELET)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安全兼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