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ALK阳性非小细胞型肺癌治疗方面,布格替尼有望成为目前的一线主流药物。公开资料显示,布格替尼主要作用于ALK融合突变,其独特的二甲基氧化磷(DMPO)结构加强了与ALK蛋白的结合力,增强了药物活性,也为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并保持脑部血药浓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可广泛抑制多种ALK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基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武田的布格替尼在国内获批,无疑给更多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生命新希望。
根据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ALTA-1L结果显示,对于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患者,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位PFS达到24个月,对照组克唑替尼中位PFS11.1个月(HR=0.48,P<0.0001),研究者评估中位PFS达到30.8个月vs对照组9.2个月(HR=0.43,P<0.0001),布格替尼相比对照组降低5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布格替尼针对脑转移治疗数据非常突出,ALTA-1L结果显示对于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确认客观缓解率(ORR)为78%,对照组26%;对于颅内病灶缓解的患者有长达27.9个月的持续缓解时间,对照组9.2个月。布格替尼延长基线伴脑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位PFS达到24个月,对照组5.6个月(HR=0.25,P<0.0001),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75%。
NCT20294573是一项评估AP26113(布加替尼)在ALK基因融合阳性的NSCLC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期临床研究,在该研究系列I期实验剂量爬坡中(30mg-300mg/天),药代动力学显示布加替尼口服可迅速被吸收,达到Tmax的中位时间在口服之后的1-3小时。布加替尼药代动力的稳态出现在60-240mg/天,Cmax,SS和AUC与药物剂量成线性增加。当剂量爬坡到240mg/天的时候,观察到一例3级剂量限制性毒性(高浓度丙氨酸转氨酶浓度),300mg/天的时候,出现一例4级剂量限制性毒性(呼吸困难症)。因此剂量爬坡实验被重新展开,范围90-240mg/天,包含一天给药2次的方案。最终,研究者在180mg/天的方案上,补充两种给药方案分别为:90mg/天和90mg/天前7天,后续180mg/天。
对比既往接受或未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人群的疗效对比
研究期间,16名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最后一次服药后31天内去世。研究结果显示,8名布加替尼为初治的患者客观反应率为100%,其中3名为CR;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克唑替尼为最近一次治疗方案的病人为59人,其中44名患者客观缓解,克唑替尼之后接受过其他非ALK抑制剂方案的患者为10人,其中7名患者客观缓解。从两种给药剂量的亚组分析来看,既往接受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按90mg/天给予布加替尼的患者为13人,其中10名患者客观缓解;90mg/天七天之后180mg/天剂量给药的患者为25人,其中20名患者客观缓解;给予180mg/天剂量的患者为23名,其中15人客观缓解。
布加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情况
79名ALK基因重排的NSCLC患者中,50名患者确诊脑转移,46名患者可提供扫描因此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其中21名患者既往未接受过脑部放射治疗。在所有脑转移患者中,19名患者获得客观缓解,其中12名患者既往未接受过脑部放疗。所有脑转移患者平均mPFS达到15.6个月,其中,既往未接受过脑部放疗的患者PFS达到22.3个月。
实验期间,布加替尼最常见的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53%)、乏力(43%)以及腹泻(41%),强度主要集中于1,2级。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脂肪酶浓度上升(9%),呼吸困难(6%)以及高血压(5%)。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布加替尼/布格替尼(BRIGATINIB)用于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布加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bj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