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G1基因融合是一种罕见致癌驱动基因,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为0.26%。NRG1蛋白含有EGF样结构域,并通过ErbB3与ErbB2的异二聚化而被激活。抑制ERBB2-ERBB3异二聚体的活性,可能是NRG1融合肿瘤患者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我们报道一例经多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检测发现一种新型NPTN-NRG1融合,患者接受ErbB激酶抑制剂阿法替尼治疗,获得14个月的PFS。
患者为54岁女性,无吸烟史。患者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于2020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占位,叶间胸膜多发转移瘤。头腹部CT及骨扫描显示无远端转移。组织活检显示组织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DNA测序显示驱动基因阴性,组织免疫组化显示PD-L1 TPS 2%。诊断为右肺上叶低分化腺癌,cT1cN2M1a IVA期。
该患者在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受了培美曲塞加卡铂联合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改用培美曲塞加特瑞普利单抗作为维持治疗,获得了部分缓解(PR)。2021年3月,CT提示原发灶及多发胸膜转移瘤增大。二线治疗给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最佳反应是病情稳定(SD)。2021年5月,三线治疗给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疗效为SD。2021年12月CT提示原发灶及多发胸膜转移瘤增大,疾病进展。
2021年12月,患者接受胸膜转移瘤活检,组织送检康惠生物和全安大panel检测,DNA+RNA双检显示NPTN-NRG1融合变异,免疫组化显示PD-L1 TPS<1%。为降低PD-1抑制剂随后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引发不良事件的风险,洗脱期给予诺维本联合贝伐珠单抗2周期治疗,CT显示胸膜转移瘤略增大。2022年2月给予阿法替尼40mg Qd,获得PR。后期随访,患者无肿瘤相关症状,CT显示原发灶、胸膜转移瘤癌持续缩小,癌胚抗原(CEA)下降。患者对阿法替尼耐受性良好,获得1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本研究表明伴有NPTN-NRG1融合的晚期NSCLC患者可能对阿法替尼有持久的反应。并提示NGS大Panel检测助力解析患者更全面突变信息,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更精准的参考,而DNA+RNA双检可提供更精准的融合检测结果,助力患者更精准治疗。如案例患者通过DNA+RNA的双重检测,确认患者罕见NRG1融合的存在,采用阿法替尼治疗,实现了肿瘤的持续控制。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法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af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