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托布鲁替尼(Jaypirca/pirtobrutinib)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的抑制剂,吡托布鲁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2023年根据FDA的加速批准途径,使用吡托替尼治疗至少两线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获得批准。
吡托布鲁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的高选择性非共价抑制剂。其高选择性与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较低和心房颤动发生率较低有关。与BTK活性位点内的半胱氨酸481(Cys481)氨基酸结合的BTK共价抑制剂(如伊布替尼)不同,即使在存在Cys481突变的情况下,吡托布鲁替尼的抑制活性也得以维持。虽然对共价BTK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似乎Cys481突变的存在是对共价BTK抑制剂耐药的最常见原因。然而,其他突变可能会对非共价BTK抑制剂(如吡托替尼)产生耐药性。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吡托布鲁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最近的一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研究者们对116名复发的或难治的CLL患者进行了治疗,这些患者先前已经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案。在接受吡托布鲁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80%的患者获得了缓解,其中20%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此外,患者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一种位于细胞质中的酪氨酸激酶,在激活时被募集到细胞质中。在B细胞中,BTK参与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传导和细胞因子受体途径的激活,这两者都对B细胞的发育,功能,粘附和迁移至关重要。因此,抑制BTK是治疗B细胞癌的宝贵靶标。吡托布鲁替尼以非共价方式与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与与BTK活性位点共价结合的其他BTK抑制剂不同,即使在该区域存在突变(例如Cys481的存在)的情况下,吡托布鲁替尼的抑制活性也得以维持。在非临床研究中,吡托替尼抑制BTK介导的B细胞CD69表达并抑制恶性B细胞增殖。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吡托布鲁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