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尼索通过抑制一种名为XPO1(也称为CRM1)的核输出载体,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XPO1在正常细胞中负责将多种蛋白质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维持细胞内的蛋白质平衡。然而,在肿瘤细胞中,XPO1的活性常常过度,导致肿瘤抑制蛋白被排出细胞核,失去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功能,同时致癌蛋白在细胞质中积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塞利尼索通过与XPO1的结合位点结合,阻断其与肿瘤抑制蛋白和致癌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肿瘤抑制蛋白在细胞核中积累,激活其抑癌功能,同时降低致癌蛋白在细胞质中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效果。
在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
塞利尼索在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NHL)中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塞利尼索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R2)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和复发/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iNHL)的剂量探索和安全性的单臂I/II期研究(试验代号“SWATCH”)。这一研究旨在探索塞利尼索联合R2治疗方案在不适合接受大剂量化疗(HDC)/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rrDLBCL或rriNH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探索其初步疗效。
临床研究结果
在已有的临床研究中,塞利尼索在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例如,在SADAL研究中,塞利尼索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DLBCL,结果显示非转化性DLBC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2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9.1个月。尽管这些数据相比其他标准治疗方案仍有提升空间,但塞利尼索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治疗复发/难治性NHL提供了新的选择。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
塞利尼索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不良反应为可逆的血液学和胃肠道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和疲劳等。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1-2级,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进行控制。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塞利尼索,并定期进行监测,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