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发现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靶点。该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中起着核心调节作用,其过度活化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厄布利塞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双重抑制剂,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同时抑制PI3Kδ和CK1ε两种激酶。这种双重抑制机制产生了协同抗肿瘤效应:通过抑制PI3Kδ,可以直接阻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中的生存信号;而通过抑制CK1ε,则能够减弱BCR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影响肿瘤细胞的核转运过程。这种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得厄布利塞能够更全面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厄布利塞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性治疗失败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这一适应症针对的是治疗选择有限、预后通常较差的患者群体。该药物为口服胶囊剂型,推荐剂量为800毫克(4粒200毫克胶囊),每日一次随食物服用,以增强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患者应整粒吞服胶囊,不应打开、压碎或咀嚼。治疗需持续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在关键性临床试验中,厄布利塞展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数据。在先前接受过多线治疗(中位治疗线数为3)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达到4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部分缓解率为4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2.2个月,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提供了11.1个月的获益。
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厄布利塞为口服靶向药物,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更方便的给药方式。与其他PI3Kδ抑制剂相比,其独特的双重抑制机制可能带来差异化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疲劳、咳嗽和皮疹等,通常可以通过剂量调整和支持性护理进行管理。一个临床案例描述了一位72岁男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他在接受过含利妥昔单抗方案和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不适合进行干细胞移植。在接受厄布利塞治疗后两个月,他的淋巴结肿大明显缩小,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六个月后达到部分缓解,且耐受性良好,仅出现1级腹泻和疲劳,通过对症处理得到控制。这一案例体现了厄布利塞为多线治疗失败患者提供的新的治疗机会和生活质量改善。
厄布利塞的出现丰富了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选择,其口服给药的特性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它的批准基于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据,显示了在重度预处理患者群体中的持久缓解和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进一步研究的开展,厄布利塞有望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中确立其重要地位,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厄布利塞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