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在过去十多年间异军突起,为肺癌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步。针对EGFR、ALK等靶点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是首选。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来说,目前治疗还是以化疗为基础。不过,自Folkman教授于19世纪提出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以来,经过前辈们不断探索,最终将抗血管生成治疗引入了晚期肺癌治疗。

代表性的研究有欧洲的ECOG4599,它纳入的是晚期非鳞NSCLC的患者,使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最终联合治疗方案获得了OS延长。我国周彩存教授牵头的BEYOND研究,延续了E4599的治疗方案,OS达到2年以上,对比单纯化疗,OS获得了6.6个月的延长!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成为标准治疗推荐。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药物,目前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贝伐珠单抗。后续国外也开发了不少针对VEGFR的口服多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在肺癌领域唯一获批是尼达尼布,在欧盟被批准联合多西他赛作为NSCLC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国内也成功研发了抗血管生成的口服TKI药物,如安罗替尼。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bixing.com/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