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的化学式为5甲基-1-苯基-2-1氢吡啶酮,是一种生物合成分子,可下调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胶原合成,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
研究表明,吡非尼酮可通过下调纤维化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发生来抑制纤维化。吡非尼酮对肺纤维化和其他器官的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纤维化药物。多项III期临床研究表明,吡非尼酮可显著延缓IPF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的下降,显著降低IPF的死亡率。
研究将40只雌性10-12周龄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NC)组、仅放疗(RT)组、仅吡非尼酮(PFD)组、放疗加PFD(RT+PFD)组。对于辐射暴露,使用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并接受由小动物辐射研究平台提供的单次50 Gy剂量的全肺X射线(4 Gy/min;SSD=333毫米;XStrahl)。吡非尼酮溶于浓度为20mg/ml的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CMC,赋形剂),根据公布的数据,以300mg/kg/天的剂量灌胃给药。通过活体及体外等一系列测定方法及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
50 Gy全肺照射后,RT组和RT+PFD组小鼠皮肤在照射区出现明显病变,颜色由黑变白(图1A)。RT组皮损较RT+PFD组严重。RT组肺组织变实变白,体重增加,吡非尼酮治疗后肺组织形态变化和体重增加减轻。
HE染色显示NC组和PFD组肺组织肺泡结构清晰,肺泡壁细长,毛细血管壁完整。RT组肺泡壁严重增厚,肺泡腔明显变小,成纤维细胞大量聚集,血管周围及肺间质区出现斑片状纤维化。吡非尼酮治疗后肺组织的组织学改变较RT组明显减轻。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吡非尼酮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