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众多患者的生活。据统计,全球约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在中国,患者人数也已超过300万。它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沙芬酰胺(Xadago/safinamide)的出现,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变密切相关。这些神经元能够产生多巴胺,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调节运动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死亡,多巴胺分泌显著减少,就会打破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运动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手部、头部等部位的不自主震颤,尤其是在静止状态下更为明显;日常动作变得迟缓,如穿衣、洗漱、行走等都变得困难;肌肉僵硬,身体仿佛被束缚住,难以灵活活动;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倒,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不仅如此,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进一步加剧患者的痛苦。
沙芬酰胺是一种新型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主要通过多靶点发挥作用,首先,沙芬酰胺是一种强效、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MAO-B能够降解多巴胺,沙芬酰胺抑制MAO-B的活性后,可减少多巴胺的降解,从而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补充因神经元退变而减少的多巴胺,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其次,沙芬酰胺还能调节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抑制谷氨酸的过度释放。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其释放往往异常增加,过度兴奋的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会导致神经元损伤。沙芬酰胺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减轻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进而延缓疾病的进展。此外,沙芬酰胺还可能通过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系统,如5-羟色胺系统等,协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多种症状。
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沙芬酰胺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价值。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对于正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但仍有运动波动的帕金森病患者,加用沙芬酰胺后,患者的“关期”(即药物疗效减退,症状加重的时期)明显缩短,“开期”(药物起效,症状改善的时期)延长,运动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例如,患者的震颤减轻,动作灵活性提高,行走能力增强。同时,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沙芬酰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减缓患者运动功能衰退的速度,使患者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沙芬酰胺的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眩晕、失眠等,大多为轻至中度,患者能够较好地耐受,不影响药物的持续使用。
沙芬酰胺以其创新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展现出卓越疗效。它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沙芬酰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sf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