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阿片类药物常被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但其带来的便秘问题却让许多患者深受困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抑制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分泌,导致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让部分患者因难以忍受不适而自行减少止痛药物剂量,影响疼痛控制效果。纳地美定作为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地美定的治疗原理源于其对肠道阿片受体的精准作用。它是一种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特异性地与肠道中的μ-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阿片类药物对肠道的抑制作用,从而恢复肠道正常的蠕动功能和分泌功能。与一些中枢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不同,纳地美定不会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会影响阿片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的镇痛效果,既能缓解便秘,又不干扰疼痛治疗。
其适用症状主要针对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通常指连续使用至少4周)的慢性非癌痛或癌痛患者出现的阿片类药物诱导的便秘。这类患者往往使用常规缓泻剂效果不佳,排便困难的症状持续存在。使用方法上,纳地美定通常为口服给药,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0.2毫克,可随餐或空腹服用,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治疗反应由医生调整。
在功能药效方面,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纳地美定的有效性。一项纳入500余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接受纳地美定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第1周就开始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治疗4周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平均增加2.3次,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0.8次。同时,患者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等症状也明显改善。
与其他治疗药物相比,纳地美定具有独特优势。传统缓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主要通过增加肠道水分来促进排便,但对阿片类药物导致的肠道动力抑制作用有限,许多患者使用后效果不佳。另一些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甲基纳曲酮,虽也能缓解便秘,但需要注射给药,长期使用对患者来说不够便利。而纳地美定口服即可起效,患者依从性更高,更适合长期维持治疗。
实际临床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一名65岁的慢性背痛患者,长期服用吗啡控制疼痛,近半年来出现严重便秘,每周自主排便仅1-2次,且排便费力、伴有腹痛。期间尝试过乳果糖、番泻叶等多种缓泻剂,效果均不理想。医生评估后改用纳地美定治疗,每日0.2毫克口服。用药3天后,患者排便次数增加到每周3次,排便费力感减轻;持续治疗1个月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稳定在4-5次,腹痛症状消失,也未影响吗啡的镇痛效果,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显著提高。
纳地美定的出现,有效解决了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患者的便秘难题。它既能精准改善肠道功能,又不影响疼痛控制,让患者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带来的困扰,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更好地管理慢性疼痛。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纳地美定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nm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