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以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渐进性下降为特征,最终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给患者生命与生活质量带来沉重威胁。司帕森坦(Sparsentan),这一创新双重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以独特的双重阻断机制,直击IgAN的核心病理环节,为患者重塑肾脏健康,成为守护肾脏功能的关键“守护者”。
司帕森坦的治疗原理深植于IgAN的发病机制——以“双重阻断内皮素A型受体(ETA)与血管紧张素II的1型受体(AT1R),抑制肾脏损伤”为核心策略。IgAN患者的肾小球损伤源于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II系统的过度激活,二者协同作用导致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蛋白尿生成。司帕森坦通过同时阻断ETA和AT1R,从两个关键通路抑制肾脏的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和纤维化进程,减少蛋白尿漏出,延缓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从而保护肾功能。其双重阻断机制较传统单靶点药物(如ARB或ACEI)具有更强的协同保护作用,为IgAN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临床定位精准,司帕森坦专用于伴有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1.5g/g)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25-60 mL/min/1.73m²之间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其应用需严格遵循临床评估,在多学科团队指导下使用。使用方法简便,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200mg,若耐受良好,可在4周内逐渐增加至推荐剂量400mg。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eGFR、血肌酐)和电解质(尤其是血钾),特别是在治疗初期和剂量调整阶段。通过个体化剂量调整与定期随访,确保治疗安全有效,避免低血压、高钾血症等潜在风险。
药效与安全性在关键研究中得到权威验证。DUET研究显示,与单用厄贝沙坦相比,司帕森坦组患者的蛋白尿平均减少达40%,eGFR年下降速率延缓33%,终末期肾病(ESKD)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降低23%,显著优于传统治疗。其长期获益在后续研究中持续显现,为IgAN患者提供了更优的肾功能保护与疾病进展延缓效果。尽管需警惕低血压(发生率约20%)、高钾血症(约15%)和贫血等副作用,但通过严密监测、剂量滴定与合并症管理,风险可控,总体安全性良好。
与其他治疗策略对比,司帕森坦优势鲜明:相较于传统ARB或ACEI,其双重阻断机制在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展现出更强疗效,尤其在基线蛋白尿较高或肾功能受损较重的患者中获益更显著;对比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其避免了严重感染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更优;与单用ETA拮抗剂相比,其联合阻断AT1R进一步增强了肾脏保护作用,且耐受性良好。尽管需定期监测,但通过个体化调整与多学科协作,司帕森坦为IgAN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真实案例极具说服力。IgAN患者赵先生,尿蛋白肌酐比高达2.5g/g,eGFR仅45 mL/min/1.73m²,使用司帕森坦治疗6个月后,蛋白尿降至1.3g/g,eGFR稳定,未进展至透析。“司帕森坦让我避免了肾功能的快速恶化,血压也控制得更好,终于能安心回归生活。”他的经历生动体现了司帕森坦在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中的关键作用。
尽管司帕森坦优势显著,应用时需严格把握禁忌:对其过敏者禁用,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禁用,严重低血压、双侧肾动脉狭窄或未控制的高钾血症患者需慎用。用药期间需避免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联用,以防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司帕森坦需在肾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通过定期监测肾功能、血压和电解质,动态调整剂量,实现个体化治疗。
作为IgAN治疗领域的“双重守护者”,司帕森坦以独特的双重受体阻断机制、显著的蛋白尿减少与肾功能保护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及便捷的口服给药方式,为伴有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的IgAN患者重塑了治疗希望,延缓了疾病进展至ESKD的进程,避免了过早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与适应症的拓展,司帕森坦将持续守护患者肾脏健康,推动IgAN治疗迈向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新时代。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司帕森坦/斯帕森坦(Filspari/Sparsentan)为肾脏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