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作为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亚型,常以顽固性蛋白尿和肾功能渐进性恶化为特征,传统治疗手段(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CEI/ARB)虽能部分控制病情,但仍有大量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KD),治疗需求远未满足。司帕森坦(Sparsentan),这一创新双重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以突破性的双重阻断机制,直击IgAN的核心病理环节,为患者肾脏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成为破解治疗瓶颈的关键“突破者”。
司帕森坦的治疗逻辑深植于IgAN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双重抑制内皮素A型受体(ETA)与血管紧张素II的1型受体(AT1R),阻断肾脏损伤恶性循环”为核心策略。IgAN的肾小球损伤源于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II系统的过度激活,二者通过促进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蛋白尿生成,加速疾病进展。司帕森坦通过同时阻断ETA和AT1R,从上游抑制血管收缩、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信号传导,减少蛋白尿漏出,延缓eGFR下降,从而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其双重阻断机制较单靶点药物(如ARB)具有更强的协同效应,为IgAN提供了更全面的肾脏保护。
临床定位明确,司帕森坦专用于伴有显著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1.5g/g)和中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eGFR 25-60 mL/min/1.73m²)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其应用需基于精准的临床评估,在肾病专科医生指导下启动。使用方法简便,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200mg,根据耐受性在4周内逐步增至目标剂量400mg。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eGFR、血肌酐)和电解质(尤其是血钾),特别是在剂量调整期和治疗初期。通过个体化监测与管理,平衡疗效与安全性,避免低血压、高钾血症等潜在风险。
药效与安全性在大型临床试验中已获确证。DUET研究证实,与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相比,司帕森坦组患者的蛋白尿平均减少幅度达40%,eGFR年下降速率显著延缓(33%),终末期肾病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降低23%,彰显出双重阻断的显著优势。其长期随访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持续的肾功能保护效果,且安全性可控。尽管需警惕低血压(发生率约20%)、高钾血症(约15%)和贫血等副作用,但通过动态监测、剂量调整与合并症干预,风险总体可管理,尤其在严密监测下获益显著。
作为突破IgAN治疗瓶颈的“开拓者”,司帕森坦以独特的双重受体阻断机制、显著的蛋白尿降低与肾功能保护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及便捷的口服给药方式,为伴有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的IgAN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延缓了疾病进展至ESKD的进程,避免了过早进入透析或肾移植。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与适应症的探索,司帕森坦将持续为IgAN患者的肾脏健康保驾护航,推动治疗迈向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新时代。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