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大约在5%,尽管这一群体的占比没有很大,但由于我国肺癌患者人群基数大,因此ALK重排患者的人数也很庞大,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改善。
目前二代、三代ALK抑制剂都已经逐步上市,用药选择越来越多,但面临的最大难点还是诊断的问题。因为一些基层医院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测,如EGFR等,我们更希望能够进行平行检测,将EGFR、ALK、BRAF等多个基因同时纳入检测体系,这样能够更高效。ALK基因突变常常发生在比较年轻的肺腺癌患者中,通常免疫组化不能检测到突变后,则可以考虑FISH或NGS。如果能够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将ALK基因突变的患者全部筛查出来,那么他们就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
目前一代、二代ALK融合抑制剂都已经在临床中投入使用,三代TKI劳拉替尼也已经在研究中证明了自己的疗效,如何将这些药物更好的排兵布阵,也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法国一项单中心的研究显示,ALK TKI能够使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提升至7年,真正的把肿瘤变成了一个慢性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患者的ALK分型,针对不同的亚型,给予不同的靶向治疗,才会更加有效。
对于双驱动基因的问题,临床中发生较少,约为0.5%~1%。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目前没有定论,大部分指南推荐的是序贯疗法,先进行一种TKI治疗,疾病进展后,再选择另一种药物。也有人提出,同时使用两种TKI,但由于毒副作用叠加的问题,我们并不推荐临床使用。我认为我们应当关注患者突变的峰度,根据峰度决定TKI使用的先后顺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