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曾被称为E7080/乐伐替尼,英文名Lenvatinib。
它作为一个多靶点的药物,主要靶点包括VEGFR-1、VEGFR-2、VEGFR-3、FGFR1-4、PDGFR、cKit、Ret等,由日本卫才(Eisai)公司研发。
在美国,仑伐替尼先后被 FDA 批准用于甲状腺癌、晚期肾细胞癌和晚期肝癌的治疗。在中国,仑伐替尼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
对国内肝癌患者来说,仑伐替尼是必须要了解的全新抗癌药。凭借优异的临床数据,仑伐替尼一举打破了肝癌治疗近十年来“油盐不进”的尴尬局面,给全世界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仑伐替尼似乎是对中国肝癌患者量身定制的药物,对中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患者的疗效更好,具体临床数据请参考文章--仑伐替尼临床数据: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
国内肝癌治疗泰斗秦叔逵曾经说过:仑伐替尼的成功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肝癌患者意义重大,在仑伐替尼 III期临床研究中,我们看到其对中国肝癌患者、HBV相关肝癌的有效性明显优于索拉非尼,提示仑伐替尼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仑伐替尼的抗癌原理,简单理解,仑伐替尼有点“饿死癌细胞”的味道。
肿瘤与血管生成
大家都知道,无论癌症患者还是正常人,都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才能维持生命,而血管是负责运输这些“养料”的主要通道。
跟正常细胞不一样,癌细胞的生长快速,需要大量的“养料”支持。为了获得足够的“养料”,狡猾的癌细胞千方百计的进行资源掠夺,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生成更多的血管,让血液更多的穿过肿瘤组织,带来更多的“养料”,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所以说,如果能够通过某种办法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可以切断其“养料”供应,饿死癌细胞。
在血管形成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另一个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VEGF和VEGFR相互搭档,共同促进血管生成。
临床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这是肿瘤组织血管丰富的重要原因,也是肿瘤细胞疯狂增殖的“七寸”。
打蛇打七寸。如果能够阻断VEGF和VEGFR的相互作用,就能阻止血管的生成,把癌细胞活活饿死。我们把这些能够阻断血管生成的药物,统一称之为“血管生成抑制剂”,而仑伐替尼是一种高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生长
作为优秀的抗癌药,仑伐替尼同时具有抑制血管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双重作用。
抑制血管生成。如下图所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靶点,而仑伐替尼可以高效特异的抑制它们的活性,进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相比于其它血管生成抑制剂,仑伐替尼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除了抑制血管生成,仑伐替尼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原因是仑伐替尼还可以抑制FGFR1-3和FGFR4这两个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都很重要的靶点。
所以,仑伐替尼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也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间接切断肿瘤“养分”供给,这是很多多靶点药物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免疫调节功能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持续火热,就临床数据总体看来,PD-1/PD-L1单药有效率为20%左右,如何提高有效率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一个方案便是联合治疗,而仑伐替尼可能是PD-1抗体的好搭档。
基于优异的临床数据,美国FDA已经授予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Keytruda在子宫内膜癌和肾细胞癌中突破性药物地位,可能很快获得批准,仑伐替尼可能是首个跟PD-1抗体联合的小分子靶向药。
值得一提的是,一项1b期研究显示,仑伐替尼联合Keytruda治疗晚期无法手术肝细胞癌患者,疾病缓解率(ORR)可达46%,疾病控制率(DCR)92%。
更多详情请访问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