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观察性、回顾性、多中心意大利研究,重点关注PolaR(±B)在R/R DLBCL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添加苯达莫司汀由医生自行决定)。在指定患者项目(Named Patient Program,NPP)中接受至少一剂PolaR(±B)的R/R DLBCL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为最佳ORR、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和PFS,以及从治疗开始至末次输注后30天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AE)的类型、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研究药物的可能关系。探索性终点是两组治疗(即PolaR和PolaBR)之间的结局和安全性差异。
共入组55例患者,其中女性26例(47.3%),男性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或CHOP样方案作为一线治疗。32例患者为原发性难治,45例(81.8%)为末次治疗难治。Pola前接受的中位治疗次数为3次。基线时(即Pola治疗前)大多数患者为III/IV期(80.0%),大多数(78.2%)的ECOG PS评分为0-1。Pola治疗方面,36例患者接受PolaBR,19例患者接受PolaR。除骨髓受累外,两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表1)。
中位治疗4个周期后,最终ORR为32.7%(18.2%CR),最佳缓解率为49.1%(表2)。PolaBR和PolaR的最佳CR率分别为27.8%(中位4个周期后达到)和26.3%(中位6个周期后达到)。PolaBR组21例患者提前中止治疗:主因PD(N=18),此外2例患者接受移植,1例患者因药物耐受性差而拒绝继续治疗;PolaR组9例提前停药:7例因PD,2例因AE(肺炎和药物相关中毒性皮病)。
3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88起AE,其中22起≥3级;共发生20起血液学事件,其中16起≥3级,包括1起白细胞减少、11起中性粒细胞减少、3起血小板减少和1起贫血,其余4起事件为2起2级血小板减少和2起2级贫血。PolaBR组仅发生1起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研究药物相关)。所有患者共发生5起严重AE,即1起肺炎(与研究药物无关)、1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与泊洛妥珠单抗相关)、2起因治疗相关血液学AE住院和1起胃肠道出血导致的死亡(无关)。共发生8起神经病变,均为1-2级,与泊洛妥珠单抗相关;此外共发生4起感染,均在PolaBR组。
在PolaBR组中,20例患者发生至少1起毒性,其中18起血液学事件(13起≥3级)和20起非血液学事件(5起≥3级)。在PolaR组中,11例患者发生至少1起AE:包括同一患者发生的2起血液学毒性(4级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均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后消退)和25起非血液学AE(2例≥3级)。两组在AE发生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olaBR组血液学AE和≥3级AE更多,而PolaR组神经疾病更多(表3)。本研究证实了Pola(B)R方案在真实世界中治疗R/R DLBCL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且末次治疗难治的患者比例较高(81.8%)的患者中,ORR为32.7%,最佳ORR为49.1%(CR率27.3%)。本研究与Pola为基础方案治疗R/R DLBCL的其他真实世界研究疗效结果无差异(表4),尤其是中位PFS和中位OS以及ORR和CR率相似。
复发/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治疗,尤其是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最近在欧美获批的治疗药物包括泊洛妥珠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PolaBR)、抗CD19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CD19 CAR T细胞治疗药物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lecagenleucel,以及塞利尼索和loncastuximab tesirine,它们均具有特殊的缓解率和毒性特征。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泊洛妥珠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