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占多数。易瑞沙(Gefitinib)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适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由于体质等原因,易瑞沙对亚裔人群患者疗效尤为显著。在日本开展的WJTOG3405和NEJ002研究结果显示:在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化疗相比,易瑞沙明显改善无进展生存PFS和客观缓解率ORR。
NEJ002研究;中期分析时,易瑞沙显著改善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PFS,两组mPFS分别为10.4个月和5.5个月(HR=0.36;95%CI,0.25-0.51;p<0.001);最终分析时(2009.12),结论与中期分析保持一致(mPFS月:10.8 vs 5.4;HR=0.30;95%CI,0.22-0.41;p<0.001)。易瑞沙组一年及两年PFS率分别为42.1%和8.4%,对应化疗组分别为3.2%和0%;亚组分析显示:相比男性,女性PFS改善更显著;易瑞沙组和化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3.7%和30.7%(p<0.001)。
WJTOG3405研究;结果显示,一线使用易瑞沙可显著改善患者的PFS(9.2 vs.6.3个月;HR=0.489,95%CI:0.336–0.710)。《Cancer》发布的一项研究,报道了服用易瑞沙超过10年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数据。共有191名长期使用易瑞沙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截止数据分析时的2016年9月,仍有75名患者仍长期使用易瑞沙。最终,研究找到79名患者进行了完整病历分析,这些患者平均接受易瑞沙治疗的时间(中位时间)为11.1年,10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59%。
易瑞沙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临床研究表明易瑞沙单独治疗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可使症状减轻,对女性患者、非吸烟患者及肺腺癌疗效较好。易瑞沙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肤干燥、间质性肺炎等,程度轻微,停药后即可逆转,且出现皮肤毒性的患者预示疗效优于没有皮肤毒性的患者。
临床表现:痤疮样皮疹是易瑞沙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后背和前胸部,一般无瘙痒感,发生率为41.4%-79.7%,多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程度比较轻,病人都能耐受,无须停药。处理方法:可以用常规的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开瑞坦)等加维生素D处理。
临床表现:腹泻也是易瑞沙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程度轻微,病人能耐受,无须停药;个别严重患者,也可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予以解决,只须短期停药,不必长期停药。处理方法:轻者遵医嘱予思密达10mg口服,3次/天,至腹泻停止。重者先口服易蒙停2片,以后每2小时口服1片,至腹泻停止12小时后停服,同时应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腹泻的发生率,蒋国樑报道7%,其中严重者每天大便次数>10次,伴轻度脱水,立即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并中止用易瑞沙10天,腹泻症状好转;其他报道腹泻的发生率为6.9%-72.5%。
临床表现:易瑞沙引起的恶心呕吐程度轻微,一般不需作任何处理,或用饮食调节的方法加以处理,如进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多进偏酸饮食、果汁、麦片粥等。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7%-36.2%。处理方法:遵医嘱服药前可予胃复安类药物口服,对较重者选用托烷司琼、格拉斯琼等止吐剂静脉滴注。
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约为9.38%~12.9%。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一般在用药1~2个月后出现,还可伴乏力、食欲低下。处理方法: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不需停药,服药期间每1~2周复查1次肝功能,若转氨酶升高明显应停药,同时给予保肝药物甘利欣或凯西莱可,转氨酶可降至正常;有部分较重病例停药1周左右,对症治疗后复用;可间隔给药,以减轻肝功能损害。
此外,易瑞沙还可能引起厌食、口腔黏膜溃疡、脱发、胃出血、乏力、发热、关节痛、谷氨酰胺转移酶升高、心动过缓、便秘、指甲变化、双眼干涩、耳鸣等不良反应。一般程度轻微,且少见,患者对该药一般都能耐受,无须停药,不影响治疗。易瑞沙在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也给患者及治疗带来巨大困扰,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易瑞沙用药期间的观察与护理,不仅可以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还可使患者易于接受并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从而有助于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易瑞沙 https://jftn.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