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尽管该病通常表现为良性,但研究表明20%-30%的IgAN患者会在2年内发展为ESRD。作为一种异质性,具有不同的疾病进展,包括不同地理区域和种族的进展差异,可能反映了调节个体和不同人群疾病表型的遗传和环境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IgAN存在明显的西向东患病率梯度,与欧洲(10%-35%)相比,在亚洲最为常见(中国45%-58%,日本47%,韩国和新加坡45%)。
与厄贝沙坦相比,每日一次的司帕生坦治疗可显著减少既往已接受ACEis和/或ARBs治疗,但仍有持续性蛋白尿的成人IgAN患者的蛋白尿。同时,司帕生坦安全性良好,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厄贝沙坦相似。在完成2年双盲期后的进一步分析将提供关于司帕生坦在这些患者中的更全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也将显示这些有益作用是否可转化为司帕生坦的长期肾保护潜力。
一项国际性、Ⅲ期、随机、双盲、对照研究[5],共纳入在18个国家/地区404例经活检诊断的成年IgAN患者,尿蛋白排泄值≥1.0g/天,eGFR≥30mL/min·1.73m2,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100mmHg,入组前接受了至少12周稳定剂量的ACEi和/或ARB治疗(表1)。受试者被1:1随机分配至每日一次司帕生坦400mg组和每日一次厄贝沙坦300mg组,并根据筛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值进行分层。研究主要终点是基于24小时尿液样本的尿蛋白/肌酐比值从起始至第36周的变化,次要终点是eGFR较基线降低40%、出现肾衰竭(肾衰竭定义为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或持续eGFR值<15mL/min·1.73 m2)和全因死亡,安全性终点是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
基于预先指定的中期分析显示,经过36周的治疗后,与厄贝沙坦相比,司帕生坦显著降低了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49.8%vs-15.1%,P<0.0001)。
且在双盲治疗期间,司帕生坦组较厄贝沙坦组在任何时间蛋白尿完全(尿蛋白排泄<0.3g/天)和部分(尿蛋白排泄<1.0g/天)缓解程度均显著更高。司帕生坦组出现7例(3.5%)eGFR比基线降低40%、或出现肾衰竭、或全因死亡,较厄贝沙坦组更少(n=13,6.4%)。血压较基线变化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司帕生坦安全性良好,治疗相关的TEAEs发生率与厄贝沙坦组相似,未出现严重水肿、心力衰竭、肝毒性或水肿相关停药的病例,两组也均未出现明显的体重变化。
具有进展高风险的IgAN如何有效治疗和减缓疾病进展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IgAN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RAASi)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和生活方式改善建议在最大标准治疗≥90天的情况下,持续性蛋白尿>0.75-1g/天,确定为进展为肾衰竭高风险的患者应考虑接受额外治疗,包括参加临床试验。 RAASi具有多种肾脏保护作用,最新版KDIGO指南已推荐其作为原发性IgAN非免疫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尿蛋白>0.5g/d的患者,无论是否有高血压,都应启动RAASi治疗。而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也已在肾脏疾病模型中被证明具有血流动力学、抗炎、抗纤维化和足细胞保护作用。司帕生坦是一种口服双效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旨在通过同时选择性阻断与IgA肾病进展相关的两条通路,减少肾脏损伤和纤维化,从而改善IgAN。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司帕生坦(SPARSENTAN/FILSPARI)显著降低了蛋白尿?治疗IGA肾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