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ESMO上还报告了一项莫博替尼治疗的EGFR 20ins型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2022年ASCO上报告了一项对比莫博替尼和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已获FDA批准上市)在临床研究中疗效的数据,结果显示两种药物为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接近,虽然未存在统计学意义,但莫博替尼在数值上显示一定优势,且考虑到莫博替尼作为口服药物更容易用药,莫博替尼可能更具优势。
该研究纳入了982例患者,其中约81%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患者分别接受莫博替尼与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传统EGFR-TKI、免疫治疗、化疗或联合治疗,称为RWD组),对比疗效差异。结果显示莫博替尼组和RWD组的ORR分别为35%和12%,中位PFS分别为7.3个月和3.3个月,中位OS分别为24.0个月和12.4个月(HR=0.53)。
莫博替尼的安全性
最常见的TRAE(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腹泻(90%)、皮疹(45%)、甲沟炎(34%)、恶心(32%)、食欲下降(32%)、皮肤干燥(30%)和呕吐(30%)。3级及以上TRAE(≥5%)为腹泻(21%)。19例(17%)患者因AE停药,最常见的导致停药AE是腹泻(4%)和恶心(4%)。总体而言,莫博替尼的不良事件与其他EGFR TKI相仿且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发生率约占中国所有NSCLC的2.3%,是EGER第三大突变。对比常见EGFR突变,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5年生存率仅为8%。目前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依赖化疗为主,缺乏有效靶向治疗方案。根据一项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缺乏针对性有效治疗情况下,晚期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低于10%,PFS仅为3.7个月,OS仅为13.6个月。
莫博替尼的获批打破这一治疗困境,填补了临床的治疗空白,为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此次获批是基于1/2期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纳入114例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患者:经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患者总缓解率(ORR)达到28%,研究者(INV)评估的ORR达到35%。疾病控制率(DCR)高达78%,IRC评估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延长至15.8个月。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提高到7.3个月,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突破至20.2个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