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最初仅被用作植物病害的防治,直到198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它的抗菌特性;2000年,作为首个恶唑烷酮类抗菌素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中。2007年利奈唑胺在中国上市。WHO在2016年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中将其归为MDR-TB的核心治疗药物。2019年的《WHO耐多药或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中,将利奈唑胺(Linezolid,Lzd)调整到治疗耐药结核病A组的核心药物。
通过两方面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抑菌作用,也表明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物难以产生交叉耐药。1.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P位点结合,使其不能与fMet-tRNA结合形成功能性初始复合物70S,从而在翻译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如70S已经形成,利奈唑胺可抑制肽键形成过程中肽链由A位点向P位点的位移,起到抑菌作用。
口服给药后,利奈唑胺吸收快速而完全。给药后约1~2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所以,利奈唑胺口服或静脉给药可以相互转换,无需调整剂量。且无须考虑进食的时间。当利奈唑胺与高脂食物同时服用时,达峰时间从1.5小时延迟至2.2小时,峰浓度约下降17%。然而总的暴露量指标AUC0-∞值在两种情况下是相似的。总体来说穿透能力强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肾毒性较万古霉素低。
利奈唑胺三大优势
1.疗效更加确切,用于MRSA所致的HAP或VAP疗效优于万古霉素。对重要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均有效;对超级细菌的抑菌率为100%,是抗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有效药物。
2.适应症更广,穿透性强,生物利用度为100%,可通过血脑屏障,对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可用于治疗耐药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对各类重症肺炎、耐药性结核病以及肾移植和小儿白血病合并感染均有效。
3.安全性更高,双通道代谢,对特殊人群、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也可使用并无需调整使用剂量;对肠球菌感染的治疗无肾毒性。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利奈唑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