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达70%-80%的肝癌患者一经诊断即为中晚期,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优化全程管理策略,以不断延长患者生存是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策略之一。由此可见,针对病因复杂、异质性较高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从耐药机制出发,一线TKI治疗发生肿瘤进展后及早换用瑞戈非尼,可以为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同时也争取到更多局部与联合治疗机会。而从联合治疗组合来看,瑞戈非尼多靶点作用,与局部与免疫治疗等手段联合,可以协同增效,发挥“1+1>2”,甚至“1+1+1>3”的效果的显著效果。
患者男,61岁。2021年10月20日因体检发现肝占位4月余就诊。
4个月前,患者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于外院接受综合治疗,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以及仑伐替尼治疗。
2021年10月22日外院CT复查示,肝内多发结节及肿块,部分较前增大,部分较前缩小。其中,肝右叶斑块状异常强化,考虑异常灌注;肝左叶另两个结节,考虑血管瘤,较前相仿;肝内多发囊肿,较前相仿。另提示肝硬化,较前相仿,少量腹水。肝癌BCLC分期C期;实验室检查AFP 484000 ng/ml,CA19-9为17.1 U/ml。ECOG评分0分,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B级,ALBI评分2级。
一线系统治疗后首次评估结果为疾病进展,PFS 3个月。
考虑到肝癌的临床特点,在一线靶向治疗后进展提示仑伐替尼耐药,同时会发生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在二线需要更强的治疗方案,以及时遏制肿瘤进一步进展。对于本例患者,我们采用了二线标准靶向药物瑞戈非尼120 mg qd+信迪利单抗200mg ivgi Q3w进行联合治疗(2021年10月23日)。通常肝癌具有相对免疫耐药,因此,免疫单药治疗有效率低,而瑞戈非尼独特抑制CSF1R、TIE2、VEGFR、RAF,上NSDHL,靶向p38MAPK通路,多重免疫增敏机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协同增敏,发挥更强的疗效。
此外,考虑到患者肝内多发病灶,且分期的BCLC分期为局部晚期C期,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局部治疗TACE(2021年11月17日、2022年1月20日分别接受1次治疗),同样,瑞戈非尼可以通过抑制VEGFR、EGFR等靶点发挥全面抗血管生成作用,抵抗TACE治疗带来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更换新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2年2月9日和2022年7月15日分别进行复查评估,两次结果均为疾病稳定,肝内病灶无明显变化,AFP水平持续下降。至今,患者使用二线瑞戈非尼联合方案PFS已达22月余,OS达26月余。
此外,在肝癌联合治疗方案中,瑞戈非尼能够多管齐下,与TACE和免疫治疗联合共赢。通常,TACE术后残癌组织局部缺氧会诱导VEGF表达,并反馈性增加EGFR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加重缺氧而可能导致肿瘤复发/转移;而瑞戈非尼可作用于VEGFR、EGFR等靶点,全面抗血管生成,与TACE联合可协同增效。同时,瑞戈非尼还是免疫联合治疗的优选搭档,其可独特抑制CSF1R、TIE2、VEGFR、RAF,上调NSDHL,靶向p38MAPK通路,有效改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可增敏免疫治疗。
来自我国多家研究中心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治疗后肿瘤新发或者增大的晚期肝癌患者,换用瑞戈非尼+免疫治疗ORR>40%,PFS长达一年;换用瑞戈非尼+免疫+局部治疗ORR>50%,且即使基线较差的患者,中位OS仍将近20个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瑞格非尼/瑞戈非尼(REGORAFENIB)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瑞戈非尼 https://rgfn.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