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奥维昔巴特治疗期间或PEBD之后,大便稠度和频率与基线相比没有变化。除了术后阶段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的轻度和短暂升高外,除血清胆汁酸外的肝功能测试在奥维昔布治疗和PEBD之前和之后均正常。
一名男性患者最初在7个月大时出现难治性瘙痒、胆汁淤积、脂肪泻和低GGT活性;他随后被诊断出患有由ABCB11变异引起的2型PFIC,该基因编码BSEP,与参考序列NM_003742.2(BSEP;外显子23 c.3149C>T(p.R1050C)和外显子23 c.3084A>G(p.A1028A;rs49769))相比具有两个杂合外源变化和纯合外源变化(在外显子12 c.1331T>C(p.V444A,rs2287622))。因为BSEP的表达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的,所以基因变异很可能导致功能缺陷的BSEP蛋白的翻译。患者在常规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利福平、纳曲酮和苯巴比妥)失败后,在15个月大时进行了筛选、登记并完成了奥维昔巴特的开放标签2期研究(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2630875)。
入组时,患者身高75厘米,体重9.0公斤。在研究期间,患者接受每日剂量为200μg/kg的奥维昔巴特,持续4周,同时接受利福平40 mg每天两次、熊去氧胆酸100 mg每天两次和纳曲酮2 mg每天两次(在研究期间)仅限研究的单剂量期)。尽管患者在研究期间反应良好,但在奥维昔巴特试验结束后又出现严重瘙痒,患者在最后一次奥维昔巴特剂量后约3个月接受了PEBD。奥维昔巴特(Odevixibat)是一种回肠粘膜细胞胆汁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它可以阻断肠胆汁酸经过肠肝循环回流入肝,从而减轻肝脏内及循环内的胆汁酸浓度。鉴于其药理作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在探讨其在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尤其是PFIC上的效益。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