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男性,2017年2月初次就诊,确诊为肺腺癌(cT4N3M1a IVA期),PD-L1 TPS评分30%。肺穿刺标本二代测序(NGS)检测显示:SND1-BRAF(S10:B9)融合(丰度3.8%),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均为阴性。患者一线接受四周期培美曲塞/顺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续使用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最佳疗效PR,不良反应为牙龈出血(CTCAE 1级)以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CTCAE 2级)。直至2020年3月复查胸腹部CT提示疾病进展。
二线使用帕博丽珠单抗(200mg,Q3W)单药治疗,定期影像学复查,多个病灶缓慢长大,疗效评价为SD。后续患者在免疫治疗基础上尝试多种联合治疗模式,包括帕博丽珠单抗(200mg,Q3W)联合多西他赛(110mg,Q3W),以及帕博丽珠单抗(200mg,Q3w)联合安罗替尼(10mg,D1-14,Q3W),多个病灶仍呈现缓慢长大趋势,在免疫/免疫联合治疗期间最佳疗效SD。直至2021年7月复查胸腹部CT提示疾病进展。
患者于2021年8月再行右肺穿刺活检,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ES),发现SND1-BRAF(S10:B9)融合基因以及BRAF-RNF150(B8:R2)融合基因。PD-L1检测提示TPS为10%。于2021年9月开始接受MEK抑制剂曲美替尼(2mg QD)治疗。曲美替尼治疗1周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曲美替尼3周后患者开始出现头面部散在痤疮伴瘙痒(CTCAE 1级)。在接受曲美替尼治疗的第2、4个月复查,疗效评估达PR。2021-12-30影像学评估,肿瘤较基线缩小57%,截止文章投稿时患者仍在接受曲美替尼治疗中。
该患者是一例晚期NSCLC患者,除BRAF融合外,无其他阳性驱动基因表达。BRAF融合的发生率在NSCLC中约为0.2%[2],尽管发生率较低,但罕见更应被看见,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人数高达80万,BRAF融合患者的诊疗仍值得关注。BRAF基因融合的致瘤机制是活化的BRAF基因融合导致N端CR1自动抑制区域断裂,无法有效抑制BRAF活化,导致BRAF基因形成二聚体而结构性持续活化,这种功能类似于II类突变[3]。
此例患者同时存在SND1-BRAF以及BRAF-RNF150两种BRAF融合基因,BRAF-RNF150融合基因暂无相关文献的报道,而SND1-BRAF融合基因则在胰腺癌、前列腺癌中有文献报道。一篇临床前研究显示曲美替尼能够显著抑制SND1-BRAF融合的胰腺癌细胞的生长[4],同时文献汇总显示抗MAPK通路靶向治疗对于实体瘤中的各种BRAF融合有不同疗效(表1),因此,在与患者充分知情沟通后,我们尝试使用曲美替尼单药进行治疗。
幸运的是,即使患者经历过化疗、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治疗等多线治疗后,使用曲美替尼一周咳嗽症状就明显缓解,2个月后复查达PR,肿瘤缩小非常显著,截止文章投稿时患者还在使用曲美替尼,仅用药初期出现1级的头面部散在痤疮伴瘙痒,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整体安全性较好。本病例也是首个发表的使用曲美替尼治疗原发SND1-BRAF融合NSCLC的成功案例,为BRAF融合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参考的临床理论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曲美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qm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