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7岁,因左侧腹股沟肿物于2018年12月来院就诊,常规血液、生化和PET-CT影像学检查后结合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A期,IPI 0分)。患者接受6个疗程R-COEP方案后获得完全缓解(CR)。然而2年后的2020年10月,患者因发现左颈部肿物再次来院就诊,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IIA期,IPI 0分)。行2个疗程R-DHAP方案化疗后,CT检查仍有左侧颈部多发小淋巴结,提示疗效不佳,遂根据治疗建议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用G-CSF连续7天每日给药10μg/kg/d,并于动员第4天皮下注射一针普乐沙福。如采集量不够,于动员第6天和第7天每晚补给一针普乐沙福。动员第5天至第7天采集造血干细胞。给予普乐沙福一针后,动员第5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单核细胞(MNC)8.88×108/kg,CD34+细胞2.58×106/kg,已达到目标采集量。
R-DHAP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7天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回输后连续10天植入粒细胞,连续15天植入血小板。
探讨普乐沙福联合G-CSF与化疗联合G-CSF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动员效率和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潜在影响。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NHL患者。其中25例NHL患者接受化疗联合G-CSF,另有5例NHL患者接受普乐沙福联合G-CSF的动员方案。
采集造血干细胞次数:本研究采集造血干细胞的终点是至少采集CD34+细胞2×106/kg。结果显示,普乐沙福联合治疗组(G+P)平均采集造血干细胞次数为1.50次,而化疗联合G-CSF动员组(G)则为2.17次。G+P组采集造血干细胞次数明显减少。
CD34+细胞动员效率:动员第四天:G+P组联合治疗组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31(0.44-2.13),而G组则为1.94(0.77-2.31)(P>0.05)。动员第5天G+P组联用普乐沙福后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为9.52(1.39-12.25),较连续使用4天的G-CSF增加7.26倍。而在G组中,采干日(Day 5)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12(0.99-10.13),仅较采干前一日(Day 4)增加1.60倍,明显低于G+P组。
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G+P组患者的平均粒细胞植入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5天和15天,而G组分别为12天和17天。G+P组植入时间较G组更早,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全文中G+P有优势的结果,可以重点标记出来或者用图表清晰展示。
普乐沙福亦可达到良好的动员效果,其采干次数、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与普通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安全性方面来看,两个病例和30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显示出普乐沙福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方面良好的安全性。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普乐沙福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