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鲁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药物,也叫nitib或Ibrutinib。它是由Hetero公司生产的,属于BTK抑制剂的一种。BTK是一种在B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它可以促进B细胞的生存和增殖。依鲁替尼可以阻断BTK的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大样本量研究,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共有来自北美、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183个试验中心的523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依鲁替尼+BR(依鲁替尼组,n=261)或安慰剂+BR(安慰剂组,n=262)诱导治疗。诱导治疗结束后,获得客观缓解的患者继续接受依鲁替尼或安慰剂+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而最佳疗效为SD的患者仅接受依鲁替尼或安慰剂维持治疗。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包括缓解率、总生存期(OS)、安全性等。SHINE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于近日在NEJM重磅发布。
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其他的基线特征也均衡可比。值得一提的是,依鲁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纳入了18%和16%的亚洲人群。中位随访84.7个月,依鲁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共有116例(44.4%)和152例(58.0%)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研究者评估的依鲁替尼组中位PFS为80.6个月(95%CI,61.9-NE),而安慰剂组为52.9个月(95%CI,43.7-71.0)。SHINE研究提示,在BR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鲁替尼可显著延长中位PFS至近7年,较BR组延长2.3年,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25%。
几乎所有亚组患者均观察到依鲁替尼组PFS的延长,其中母细胞型/多型性亚组:IBR组较BR组中位PFS延长15.3个月(25.6月vs 10.3月),TP53突变亚组:IBR组较BR组中位PFS延长17.8个月(28.8月vs 11.0月),虽然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治疗期间最常见的3级或4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依鲁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47.1%和48.1%)、肺炎(20.1%和14.2%)、淋巴细胞减少(16.2%和11.9%)、贫血(15.4%和8.8%)、血小板减少(12.7%和13.1%)、皮疹(12.0%和1.9%)和白细胞减少(10.0%和11.2%)。联合方案的AE与单药依鲁替尼、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的已知AE谱一致。
在SHINE试验中,在BR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每日依鲁替尼治疗,可显著延长初治老年MCL患者的中位PFS至近7年,较BR组延长2.3年(依鲁替尼组6.7年vs.安慰剂组4.4年)。间接对比来看,这一结果比常用的化疗方案公布的数据要长(R-CHOP、VR-CAP或BR方案的中位PFS为1.5至3.5年)。而且PFS曲线的分离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第一年内,并且在7年的中位随访期间获益持续。加入依鲁替尼后,老年患者可耐受:其不良事件与依鲁替尼、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单药的已知特征一致。
依鲁替尼是一种口服药物,每天一次,每次420毫克,不受食物影响。它主要适用于经过至少一种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的CLL患者,或者有17p缺失的CLL患者。它也可以与本地化免疫球蛋白(Rituximab)联合使用,治疗未经治疗的CLL患者。依鲁替尼的作用功效已经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依鲁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出血(如紫癜)、感染(如肺炎)、低血小板计数、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贫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如果出现严重或持续的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按医嘱调整剂量或暂停服用。依鲁替尼是一种靶向BTK的药物,它与其他同类药物(如阿卡拉替尼)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因此不能互相替代。在使用依鲁替尼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依鲁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