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1014是首个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前瞻性地对比了克唑替尼与铂类联合培美曲塞化疗方案在ALK阳性NSCLC患者(包括稳定、治疗过的脑转移患者)中的CNS疗效。总的来说,PROFILE 1014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伴有CNS转移患者的最佳一线治疗决策的有用信息,并使我们放心于应用克唑替尼治疗此类患者及其局部疗效;也强调了那些如果我们想要最全面地评估CNS中的药物疗效在未来的临床实验中仍需要处理的设计方面的问题。
许多下一代ALK抑制剂与克唑替尼相比在CNS中的疗效更加显著,且已进入临床。它们的CNS疗效如此显著,以至于在一线治疗基线有CNS转移瘤患者时有可能推迟局部CNS治疗(如放射治疗)的应用。如果将来我们想要明确这些药物治疗有或无CNS转移灶患者的最佳使用方案,那么从PROFILE 1014中获取稳健的CNS观察终点和吸取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ALK阳性NSCLC患者首先在颅脑出现进展的占46%~72%,其中超过80%病例脑是唯一转移部位[7,8]。一个病例报告对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克唑替尼的浓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脑脊液克唑替尼浓度低于血液的0.3%。这可能是克唑替尼在身体其他部位和颅内疗效存在差异的合理的药代动力学解释[9]。
与此一致,在使用辉瑞公司实验数据库对CNS疗效进行回顾性评估时,结果显示在那些未经治疗具有可测量颅内病灶且初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脑转移患者中,CNS的ORR仅为18%(而全身ORR为53%);其中位DOR几乎是全身DOR的一半(26.4比47.9周);同时,颅内中位进展时间为7个月,而全身为12.7个月[8]。
在意向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人群中(343例),与最多6周期的培美曲塞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无培美曲塞维持)相比,克唑替尼组的IC-TTP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中位数未达到vs 17.8个月,HR=0.6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0.34-1.05;P=0.068]。在基线有治疗过的且稳定的脑转移亚组中(Treated and stable brain metastases,tBM;79例),克唑替尼组和化疗组的中位IC-TTP同样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5.7个月比12.5个月(HR=0.45;95%CI:0.19-1.07;P=0.063)。在基线无脑转移亚组中(263例),中位IC-TTP也同样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中位IC-TTP均未达到(HR=0.69;95%CI:0.33-1.45;P=0.323)。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赛可瑞/克唑替尼(CRIZOTINIB/XALKORI)是第一代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克唑替尼 https://cctn.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