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米司亭Nplate(romiplostim)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是不少患者所关注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受损的巨核细胞生成和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等一系列过程有关。该病发病率较高,我国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年发生率为(2~5)/10万人,该疾病既可以是原发疾病,也可以由其他疾病继发产生。升血小板药物罗米司亭Nplate(romiplostim)的获批上市后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直接参与血栓体的形成和创口的修复,通常也在炎性过敏反应、免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罗米司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来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无法正常生成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罗米司亭的注入可以帮助这些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的风险。
与传统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相比,罗米司亭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它不需要通过注射或输液来给药,而是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使用方便,患者的依从性也更高。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标为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降低血小板处于危象的时间和出血发生率,进而降低病死率。治疗ITP临床上常用的一线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RhD免疫球蛋白,一般用糖皮质激素较多,虽然初始反应率高但是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多,耐药性高,治疗周期长,所以在临床上专家会建议缩短一线治疗时间,尽早转入二线治疗。
二线药物主要有TRAs类、抗体类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二线治疗中近年来用的较多的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如罗米司亭,促血小板生成素作为最重要的刺激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在ITP患者中表现出含量的相对不足,所以TPO受体激动剂就变得特别适用。
作为一类较新的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罗米司亭可以通过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起到治疗作用。比起一线治疗药物,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停药后持续缓解率高,是传统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无效后可选的治疗药物。
罗米司亭Nplate可以通过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起到治疗作用。比起一线治疗药物,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停药后持续缓解率高,是传统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无效后可选的治疗药物。服用罗米司亭的人可能会增加发生新的或恶化的骨髓变化的风险,这种变化称为“网织蛋白增加”。如果停止服用Nplate,这些变化可能会改善。在使用Nplate治疗期间,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可能需要检查您的骨髓是否存在此问题。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罗普司亭/罗米司亭(ROMIPLATE/ROMIPLOSTIM)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功效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罗米司亭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l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