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患有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患者,采用非共价结合的BTK抑制剂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Jaypirca)仍然能够保持高度的治疗反应。在复发性CLL/SLL患者中,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显示出了高效的治疗反应,即使是在基线时具有频繁BTK突变的患者中也是如此。
对获得性BTK突变类型的详细研究表明,这些突变并未削弱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的治疗效果,为使用该非共价BTK抑制剂的患者提供了一线曙光。然而,研究者强调,对于更广泛的基因组突变和耐药机制的理解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综上所述,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在复发性CLL/SLL的治疗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为这一患者群体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对基因组变异和耐药机制的深入了解,我们有望进一步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是根据对1/2期BRUIN试验(NCT03740529)的基因组分析得出的结论。此外,进一步的数据表明,大多数患者在病情进展时获得的是非BTK突变或没有耐药突变,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导致耐药的发展。在接受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治疗并在基线表现出频繁BTK突变的患者中,对基因组的评估显示,基线时最常见的突变包括BTK、TP52、SF3B1、ATM、NOTCH1、PLCG2和BCL2,分别在患者中占53%、49%、34%、23%、20%、14%和9%。
值得注意的是,并未发现基线基因组特征能够预测对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的治疗反应。
在病情进展时接受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检测到了138种获得性耐药突变,占68%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40%存在多个获得性突变,而28%患者只存在单一获得性耐药突变。
对于在病情进展时有1种或多种获得性BTK突变的患者中的44%,64%的患者在基线时也表现出BTK突变。在这些患者中,14%和30%的患者分别有多个和1个获得性BTK突变。清除BTK突变的患者比例为51%。除BTK外,获得性突变最常见的是TP53(14%),患者还表现出获得性PLCG2(7%)、PIK3CA(7%)和BCL2(3%)突变。
研究主管Jennifer Brown博士在数据的口头报告中表示:在吡托布鲁替尼/吡托布替尼治疗期间,32%的患者没有获得任何突变(在病情进展时)。然而,该面板只包括74个基因,因此有可能存在其他基因组抵抗机制。在获得性BTK突变中,最常见的是T474x(n=23)和L528W(n=14)。在病情进展时,85%的患者经历了C481x克隆数量的减少,53%的患者经历了C481x克隆的清除。
在病情进展时产生的55个突变包括BTK C481S/Y/R、T474x、L528W和其他激酶突变(n=39,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范围为3%-86%)。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吡托布鲁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