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多福韦是胞嘧啶核苷膦酰基甲醚衍生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通过有效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西多福韦是抗巨细胞病毒(CMV)新药,对人CMV很强的抑制作用,活性是更昔洛韦的10余倍;对其他疱疹病毒,如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HSV-II)、水痘-带疹病毒(VZV)、E-B病毒、疱疹6型病毒(HHV-6)、腺病毒及人乳头瘤状病(HPV)亦有很强的活性。
新型广谱抗病毒脂质体Brincidofovir是西多福韦的前体药物,在体内外对多种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有强效抗病毒作用。Brincidofovir化学名为十六烷丙氧基西多福韦,是一种西多福韦和脂质的联合体,具有可口服、抗病毒作用强和低肾毒性等优点。Brincidofovir可在体内缓慢释放西多福韦,使抗病毒的作用时间显著延长,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其他免疫力受损患者的抗腺病毒治疗。它通过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合成来抑制巨细胞病毒的复制。西多福韦可以通过皮下和静脉内途径,经皮和病灶内注射给药,该药具有强的抗CMV活性,其疗效优于抗CMV药物更昔洛韦,并对某些耐更昔洛韦或膦甲酸的病毒株也有活性,且与其他抗CMV药物相比,西多福韦的疗效更持久。
西多福韦是单磷酸胞嘧啶核苷的类似物,需在体内转化为磷酸盐等活性形式,在体内吸收进入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包括单磷酸酯、二磷酸酯和磷酸胆碱盐等。西多福韦的磷酸化作用主要利用宿主细胞内的酶而非病毒的酶。西多福韦二磷酸酯通过竞争性抑制胞嘧啶,整合于病毒DNA链,使病毒DNA稳定性降低,从而抑制其延长,发挥抗病毒作用。
西多福韦最早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CMV性视网膜炎,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腺病毒具有抑制作用。HPV16引起的上皮细胞增殖是广泛皮肤病变的重要原因,其治疗难点为复发率较高。研究人员尝试研发西多福韦的外用凝胶剂型,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西多福韦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有较好疗效。
滴注西多福韦后,药物的血浆半衰期(t1/2)为2.6 h,西多福韦二磷酸酯和胆碱复合物的t1/2分别为17.0、48.0 h,较长的半衰期是其在体内抗病毒作用持久的主要原因。西多福韦主要经肾脏代谢,24 h内90%的药物成分经肾小管分泌排泄,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虽然西多福韦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不过与丙磺舒联用能够降低其肾毒性,并且相关的毒性也是可以耐受的。
乳头瘤病毒和腺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和牛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软疣等。药物在有良好疗效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服用西多福韦的患者会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表现。西多福韦注射液还可用于抗1型单纯疮疹病毒(HSV)和HSV-2腺病毒感染,但只能作为二线用药,不能作为预防用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西多福韦(CIDOFOVIR/SIDOVIS)的药理作用和用法用量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西多福韦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xd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