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遗传缺陷方面表现出异质性。DLBCL的预后因其复杂性而具有多样性,尽管一线治疗对大约60%的患者有效,但仍有高达4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或难治性(R/R)DLBCL,特别是那些接受干细胞移植(SCT)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仍然复发的患者,他们的治疗选择极为有限,预后往往较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朗妥昔单抗(Loncastuximab tesirine,商品名Zynlonta)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朗妥昔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它通过特异性地靶向CD19抗原,与肿瘤细胞结合后被内化,并释放出具有细胞毒性的吡咯并苯并二氮(PBD)二聚体,这一机制使得DNA双链产生交联,进而阻断DNA链的分离,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2021年4月,朗妥昔单抗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治疗的成人R/R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包括DLBCL,无论是非特指型DLBCL、由低级别淋巴瘤引起的DLBCL,还是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这一批准是基于一项关键性的2期、多中心、开放标签、单组临床试验LOTIS-2的数据。
在LOTIS-2试验中,朗妥昔单抗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在纳入的145名R/R DLBCL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8.3%,完全缓解(CR)率为24.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0.3个月,其中CR患者的中位DOR尚未达到。这些缓解大多在首次影像学评估(治疗2个周期后)前就已经达到,中位至缓解时间为41天。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高风险组中,包括那些接受CAR-T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患者以及DLBCL转化患者,朗妥昔单抗也观察到了持久的缓解。这些结果表明,即使在那些预后较差的患者中,朗妥昔单抗也能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安全性方面,朗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疲劳、恶心、皮疹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且多为可逆性。值得注意的是,周围神经病变并不是朗妥昔单抗的常见不良事件,这与其他ADC药物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优势。
尽管朗妥昔单抗在LOTIS-2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其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那些在一线治疗后短时间内复发或具有难治性DLBCL的患者。此外,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也在探索朗妥昔单抗与其他药物(如依鲁替尼、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效果,以进一步提高R/R DLBCL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