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必行海外医疗海外就医 扫码咨询
康必行海外医疗海外就医 小程序官网

常见疾病库

当前位置: 康必行海外医疗 > 肿瘤资讯 > 司美替尼/科赛优(Koselugo/Selumetinib)能够显著缩小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体积且改善患者的症状

司美替尼/科赛优(Koselugo/Selumetinib)能够显著缩小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体积且改善患者的症状

时间:2025-02-01 10:58 来源:医药数据 作者:康必行-小卉

  司美替尼(Selumetinib),商品名为科赛优(Koselugo),是一种针对ME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的抑制剂,由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发。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神经纤维瘤病,特别是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

  药物特性与适应症

  司美替尼的主要成分是selumetinib,它通过抑制MEK蛋白的活性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MEK是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通路在多种癌症和遗传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司美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患有NF1且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PN儿科患者。

司美替尼.jpg

  临床试验数据

  司美替尼的临床疗效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验证。其中,一项名为SPRINT的II期临床试验针对NF1相关PN患儿进行了评估。该研究显示,每日两次口服司美替尼后,患儿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6%。与自然史患者相比,3年无疾病进展率(PFS)显著提高,达到82%。这些结果表明,司美替尼能够显著缩小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体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司美替尼在临床试验中还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腹泻、恶心、皮疹和疲劳等,大多数为1-2级,且通常可通过对症治疗得到缓解。

  用法用量

  司美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天2次(约每12小时一次),口服25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体表面积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儿童患者,是否继续治疗至18岁以上应由医生根据个体患者的获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如果漏服一次给药,只有在距下一次给药时间大于6小时的情况下才可补服。如果接近下一次给药时间,则不需要补服,直接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服用即可。如果在给药后发生呕吐,不需要额外补服,患者应按计划接受下一次给药。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尽管司美替尼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仍需注意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消化系统问题: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刚开始使用司美替尼时更为明显,但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皮肤问题:如皮疹、皮肤干燥和瘙痒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度的,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来缓解。

  视力问题:可能包括视力模糊、眼睛干涩和眼睛疼痛等。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出现视力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

  心脏问题:罕见情况下,司美替尼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心率不齐和心律失常等。患者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接受心脏监测。

  此外,司美替尼与强或中等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或降低疗效。因此,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如果无法避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司美替尼的剂量。

  医保政策与价格

  自2024年1月1日起,司美替尼胶囊(科赛优)已纳入中国医保报销范围,报销类别为医保乙类。这一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一创新药物的治疗费用。

  司美替尼作为一种针对NF1相关PN的创新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也需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保政策的支持,司美替尼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帮助更多患者战胜疾病。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司美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simeitini/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康必行顾问】

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服药指导,膳食指导,报告解读,“一对一”定制服务,让您省时省力省心!每个康必行顾问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医生团队。 详情请点击

(责任编辑:康必行-小卉)
  • 相关推荐
  • 其他推荐

添加康必行海外医疗专业医学顾问免费咨询

已有 数万名 患者成功添加
专业医学顾问,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用药参考,前沿治疗,报告解读等解决您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栏目分类

肿瘤资讯文章

本周热门文章
咨询电话

微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