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必行海外医疗海外就医 扫码咨询
康必行海外医疗海外就医 小程序官网

常见疾病库

当前位置: 康必行海外医疗 > 肿瘤资讯 > 艾拉司群(LuciElace/Elacestrant)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艾拉司群(LuciElace/Elacestrant)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时间:2025-08-13 17:12 来源:医药资讯 作者:康必行-小静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艾拉司群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R+)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创新治疗方案。传统内分泌药物面临获得性耐药挑战,而艾拉司群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这类患者的治疗前景。该药物不仅作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断信号传导,更能诱导受体蛋白降解,这种双机制作用使其在克服常见耐药途径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特别是对ESR1突变患者仍能保持良好疗效,为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提供了重要选择。

艾拉司群.png

  艾拉司群的治疗原理基于其与雌激素受体的高亲和力结合,这种结合导致受体构象改变,进而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艾拉司群单药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7个月,较标准内分泌治疗显著延长。对于ESR1突变患者群体,临床获益更为明显,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5%。这些数据表明艾拉司群在不同治疗阶段的ER+乳腺癌中均能产生疗效,特别是对传统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仍能带来临床获益。值得注意的是,艾拉司群对野生型和突变型雌激素受体均有降解作用,这解释了其在广泛患者群体中的治疗效果。

  从临床应用角度看,艾拉司群适用于治疗ER+HER2-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应在至少一线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标准给药方案为每日一次口服400mg,需空腹服用以优化吸收。治疗前建议检测ESR1突变状态,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因为恶心(发生率25%)、疲劳(发生率2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5%)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其他内分泌治疗相比,艾拉司群的优势在于其受体降解机制,可克服配体结合域突变导致的耐药;与氟维司群相比,其口服给药方式显著提高了患者便利性;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艾拉司群不受CYP2D6多态性影响,疗效更可预测。

  实际临床应用中,一位62岁ER+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接受来曲唑和哌柏西利治疗后进展,ctDNA检测发现ESR1 Y537S突变。转为艾拉司群单药治疗后,12周后骨痛明显减轻,16周时影像评估显示疾病稳定持续6个月。治疗期间出现1级恶心和乏力,未影响日常生活。这一案例体现了艾拉司群在ESR1突变患者中的治疗价值。相比传统SERMs,艾拉司群通过受体降解实现更彻底的信号阻断;与mTOR抑制剂联合方案相比,其单药耐受性更佳;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报告结局显示疼痛评分改善30%以上。

  艾拉司群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相对有限(约20%),最佳疗效往往需要与其他靶向药物联合。约10%的患者可能因不良反应需要减量或中断治疗。此外,该药物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活性数据仍需积累。从乳腺癌治疗发展角度看,艾拉司群代表了内分泌治疗的重要进步。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其与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的联合策略,初步Ib期数据显示联合哌柏西利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至11个月。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也有望实现治疗反应的动态监测,指导临床决策调整。

  对于ER+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艾拉司群提供了重要的后线治疗选择。通过创新的受体降解机制,这种药物为难治患者带来了新的疾病控制机会。临床使用中应基于分子特征选择合适患者,遵循空腹给药要求,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随着联合治疗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标志物的完善,艾拉司群有望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内分泌治疗从单纯受体阻断向全面信号调控的策略转变。其口服SERD的创新形式也为其他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艾拉司群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Elacestrant/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康必行顾问】

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服药指导,膳食指导,报告解读,“一对一”定制服务,让您省时省力省心!每个康必行顾问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医生团队。 详情请点击

(责任编辑:康必行-小静)
  • 相关推荐
  • 其他推荐

添加康必行海外医疗专业医学顾问免费咨询

已有 数万名 患者成功添加
专业医学顾问,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用药参考,前沿治疗,报告解读等解决您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栏目分类

肿瘤资讯文章

本周热门文章
咨询电话

微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