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治疗选择有限。麦罗塔作为一种抗体偶联药物,将抗CD33的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奥唑米星连接,实现对白血病细胞的精准杀伤。其作用机制在于抗体部分识别并结合表达CD33的白血病细胞,药物被内化后释放奥唑米星,干扰DNA双链修复,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由于CD33在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高表达,而正常组织表达有限,这一靶向设计显著提升了治疗的特异性。
麦罗塔适用于CD33阳性的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患者,可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使用。临床研究显示,联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组,达到71%以上,而对照组约为57%。在老年患者中,联合方案同样显示出优势,可延长无事件生存期,中位EFS达到11.6个月,优于单用化疗的7.9个月。此外,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率在联合治疗组中也更高,提示更深的缓解深度。
麦罗塔通过静脉输注给药,通常在化疗周期的特定时间点给药,剂量需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指标,因奥唑米星可能引起肝毒性、骨髓抑制和出血风险。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低血压等输液反应,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对于有严重肝功能不全或活动性感染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或调整剂量。
与其他靶向药物相比,麦罗塔的优势在于其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和与化疗的协同效应。与单纯使用小分子抑制剂如FLT3抑制剂不同,麦罗塔不依赖特定基因突变,适用于更广泛的CD33阳性患者群体。与传统化疗相比,其靶向递送机制减少了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有助于提高治疗耐受性。真实世界数据显示,接受麦罗塔联合治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提升至68%,而历史对照约为54%。
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确诊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因年龄较大且合并轻度心功能不全,无法耐受高强度化疗。医生决定采用低剂量化疗联合麦罗塔治疗。两个疗程后,骨髓检查显示完全缓解,MRD检测为阴性。患者继续完成后续治疗,至今已生存超过两年,生活质量良好。该案例体现了其在老年或体弱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麦罗塔以其精准的靶向机制和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是现代血液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吉妥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