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胆管癌的治疗一直充满挑战,而英菲格拉替尼的出现为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英菲格拉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胆管癌的发生发展,部分与FGFR基因的异常密切相关,特别是FGFR2融合或重排。当出现这种基因异常时,FGFR信号通路会被异常激活,促使癌细胞不断增殖、迁移与存活。英菲格拉替尼能精准地与FGFR2结合,抑制其激酶活性,就像给异常活跃的癌细胞生长“链条”加上锁,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英菲格拉替尼主要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且经检测证实存在FGFR2融合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这类患者由于病情进展到中晚期,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常出现腹痛、黄疸、体重减轻等症状。
英菲格拉替尼的使用方法为口服,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25mg,连续服药21天,随后停药7天,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肾功能等,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从功能药效方面,临床研究数据令人鼓舞。在针对FGFR2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的研究中,使用英菲格拉替尼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肿瘤出现缩小,客观缓解率达到一定水平,疾病控制率也较为可观。这意味着许多患者的病情在较长时间内得到稳定,生存期得以延长,腹痛、黄疸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与其他同类抗癌药物相比,英菲格拉替尼具有显著优势。对于FGFR2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此前很多药物疗效不佳,而英菲格拉替尼精准针对这一特定基因异常,靶点明确。不像一些传统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造成较大损伤,英菲格拉替尼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更高。
以实际案例来说,张女士,58岁,确诊为局部晚期胆管癌,且存在FGFR2融合。在接受多种传统治疗后病情仍进展。开始服用英菲格拉替尼后,随着疗程推进,张女士的腹痛症状逐渐减轻,黄疸也有所消退。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肿瘤出现缩小。张女士精神状态变好,能进行一些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英菲格拉替尼作为针对FGFR2融合或重排胆管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凭借独特作用机制、明确适用症状、规范使用方法以及良好功能药效,在胆管癌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与同类药物相比的差异化优势,使其成为特定胆管癌患者重要治疗选择,为他们在抗癌道路上带来新曙光。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