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格拉替尼是面向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胆管癌精准靶向药,通过选择性抑制FGFR通路,为既往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提供新的系统治疗选择。该药已在美国获批用于上述人群,并在海南博鳌乐城完成国内首例临床应用,随后被纳入北京普惠健康保海外特药目录,为国内患者带来可及性支持。
英菲格拉替尼属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FGFR1/2/3具有较高选择性,通过阻断异常激活的FGFR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血管生成。胆管癌中约有14%—17%的患者存在FGFR2基因异常,该亚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传统化疗获益有限,精准靶向成为改善生存的重要方向。
该药适用于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且必须经分子检测确认存在FGFR2融合或其他重排;通常作为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选择。临床使用人群多要求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与监测。
推荐给药方案为口服125 mg(1粒100 mg胶囊+1粒25 mg胶囊),每日一次,连续21天用药后停药7天,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建议空腹服用(进食前至少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或中断。
临床应用中,一位中国患者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受英菲格拉替尼治疗后,约1个月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至第4个周期影像学评估提示肿瘤缩小超过50%,相关指标趋于稳定,体现了该药在FGFR2异常胆管癌中的潜在抗肿瘤活性。这一真实案例为同类患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疗路径与信心。
与同类FGFR抑制剂相比,英菲格拉替尼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对FGFR2的高度选择性与已明确的二线及以上胆管癌适应证;同时,其在博鳌乐城的先行落地与北京普惠健康保的覆盖,为患者提供了从用药可及性到费用保障的闭环支持。需注意的是,不同FGFR抑制剂的适应证、给药方案与不良反应谱存在差异,具体选择应由医生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与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肤干燥、口腔炎、脱发、视力模糊、呕吐等;用药期间应关注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尤其是磷、钙)监测,出现显著异常时需及时就医处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或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与随访。
除胆管癌外,英菲格拉替尼在FGFR2扩增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及部分其他FGFR基因变异实体瘤中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内曾开展IIa期试验探索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此外,其在软骨发育不全等罕见病领域亦有3期研究推进。上述在研方向为更多FGFR通路异常患者带来潜在获益可能,但仍需更多临床数据验证。
英菲格拉替尼的出现,标志着胆管癌治疗从传统化疗迈向分子分型指导的精准时代。对于携带FGFR2融合/重排的患者,尽早进行基因测序、明确分型并与医生讨论系统治疗策略,有助于把握治疗窗口、争取更长生存与更好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