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Joensuu H等的一项探索性分析发现,KIT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的患者从延长使用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中获益最大。持续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会改变一些KIT突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复发风险,包括影响外显子11中编号为557号和(或)558号密码子的缺失突变。 (JAMA Oncol. 2017年3月27日在线版)
该项探索性研究是在SSGXVIII/AIO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展开的。在2004年2月4日至2008年9月29日,共400例接受过GIST手术并有高风险复发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1年或3年持续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在341例(175例男性,166例女性,入组时的中位年龄62岁)中心确诊的GIST患者中,274例(80.4%)存在KIT基因突变,43例(12.6%)存在PDGFRA突变,24例(7%)不存在基因突变。主要研究终点是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研究表明,PDGFRA突变及KIT外显子11的插入或重复突变预示RFS延长,而KIT外显子9突变预示不良结局。KIT第11外显子缺失或插入-缺失突变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3年者比只接受1年治疗者的RFS更长,5年RFS率分别为71%和41.3%(P<0.001),而在其他突变的患者中未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治疗能延长生存期。对KIT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的患者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伊马替尼治疗1年组中,涉及557号和(或)558号密码子的缺失,涉及pTrp57_Lys558del的缺失,均与更短的RFS相关,而在伊马替尼治疗3年组中并未发现上述差异。相似的,在KIT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亚组患者中,核分裂象计数高于中位数的情况与1年组不良的RFS相关,但与3年组的无关。伊马替尼的出现对于GIST的治疗是一场革命,它的靶点是突变的KIT和PDGFR的基因产物。术后应用12个月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优于单独应用手术治疗,然而,辅助治疗停止后复发也很常见。然而,正如前面所提到,这项研究使用RFS作为研究终点,并没有信息提示KIT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是否是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的OS延长的标志物。当然,对于假设后的探索性分析,尤其是在各种突变亚组较多而每组数量均较少的情况下,样本量可能本身就不足以达到足够的把握度(power),而由于OS的事件数目小于RFS的事件数目,比较OS的差异相对于比较RFS的差异可能把握度更小。因此,本研究旨在解决临床上很有意义的问题,也带来了精准治疗的新思路,但结论仍需在独立样本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详情请访问 伊马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