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以来被称为肝癌大国,肝癌发现的难度大,时间晚,大多数肝癌确诊时已是晚期,肝癌晚期治疗药物少,病情加重迅速,一直以来非常棘手,可治疗需求又非常大。 我国当前每年的肝癌发病人数约36万人,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约32万人,无论是新发病例还是面临死亡的患者,对于肝癌的治疗都无比迫切。 肝癌晚期的治疗手段少,通常难以进行手术切除,可以选择栓塞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等。
而在肝癌靶向治疗这方面,有一直作为标准治疗的索拉非尼,和展现出良好治疗效果的新药,乐伐替尼(仑伐替尼)。 肝癌靶向治疗有所不同,通常不用首先做基因检测、检测相应的突变。因为肝癌靶向药物属于多靶点,“打击”范围广。 以索拉非尼为例,作为一种多靶点多激酶口服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也可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间接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索拉非尼是肝癌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但必须要在有使用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方可使用。索拉非尼用法为每次0.4 g(0.2 g * 2片),每天2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索拉非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皮疹、体重下降、乏力等,其中皮肤毒性最为常见,可根据严重程度和频率对使用剂量做出调整。
在乐伐替尼出现之前,索拉非尼作为不能手术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标准治疗,长达10年以上。 在乐伐替尼出现后,也曾有研究针对索拉非尼与乐伐替尼,对比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 索拉非尼作为全球范围内唯一且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与一线应用乐伐替尼治疗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发现,两者的总生存并无明显差别。
乐伐替尼也是一个多靶点的靶向药,在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多中心的三期临床试验中,乐伐替尼表现出了对肝癌(特别是HBV相关肝癌)的优异疗效:其总生存期不劣于索拉非尼,并在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上显著优于索拉非尼,乐伐替尼也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此前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
晚期肝癌出现了更多的治疗药物是一件好事,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更多选择。具体选择哪一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之前服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也可根据医嘱,考虑耐药后选择乐伐替尼。
更多详情请访问 乐伐替尼(仑伐替尼)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