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脂质体(ONIVYDE)是包封在脂质双层囊泡或脂质体中的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拓扑异构酶1通过诱导单链断裂减轻DNA中的扭转应变。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可逆地结合至异构酶1-DNA复合物并防止单链断裂的重新连接,导致暴露时间依赖性双链DNA损伤和细胞死亡。在携带肿瘤异种移植物的小鼠中,伊立替康脂质体以伊立替康HCl当量剂量施用比伊立替康HCl低5倍,实现了SN-38的类似肿瘤内暴露。
一项全球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NAPOLI-1)8评估了伊立替康脂质体与5-FU/LV联合应用对比5-FU/LV方案治疗吉西他滨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LV患者的中位OS为6.1个月,对比5-FU/LV组中位OS显著延长,降低死亡风险33%(HR=0.67,95%:0.49-0.92,P=0.012),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NAPOLI-1研究的亚组分析也对不同人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结果表明,亚洲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LV治疗的中位PFS与中位OS均显著高于5-FU/LV组,生存获益更为显著。亚洲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LV治疗的中位PFS达4.0个月,中位OS达8.9个月,而5-FU/LV组仅1.4个月(HR=0.48,95%CI:0.27-0.85,P=0.011)及3.7个月(HR=0.51,95%CI:0.28-0.93,P=0.025)。
安全性方面,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LV治疗耐受性良好,中性粒细胞减少、疲劳及腹泻为常见3-4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可控。
ONIVYDE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是腹泻、疲劳/虚弱、呕吐、恶心、食欲下降、口腔炎和发热。最常见的严重实验室异常(≥10%3或4级)是淋巴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ONIVYDE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是腹泻、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脓毒症、恶心、发热、脓毒症、脱水、感染性休克、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减少症。
伊立替康脂质体在国内成功上市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期待能够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然而,胰腺癌治疗领域的药物探索依然任重道远,药物治疗领域仍存在极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相关机制,研发更多更高效的新药、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扎实的循证学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伊立替康脂质体(ONIVYDE)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有哪些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