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型肺癌人群是晚期肺癌中最幸运的一类患者,目前研发的一、二、三代TKI靶向药的口服治疗可让患者获得长期高质量生存,是目前肿瘤精准治疗的典范。特别是伴随2017年奥希替尼在国内上市,更让其生存优势提高到新的高度。
第三代EGFR靶向药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中文商品名:泰瑞莎,研发编号:AZD9291,英文通用名:Osimertinib)是目前疗效最好的EGFR靶向药,被多种权威指南推荐用于EGFR突变阳性肺癌患者的一线、二线治疗,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与其它EGFR-TKI类药物相比,奥希替尼的选择性较强,降低了治疗导致的不良事件,此外奥希替尼穿透血脑屏障,治疗脑转移灶的效果,也明显优于一代、二代TKI类药物。奥希替尼初治首选可达到18.9个月,而一代靶向药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组为10.2个月。
基于此项研究结果,2018年4月,美国FDA批准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通俗点讲,若是肺癌患者携带EGFR突变,无论是否存在T790M,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直接使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而在2019年8月3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目前奥希替尼已被肺癌患者广泛使用,尽管奥希替尼(osimertinib)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由于治疗选择压力和NSCLC的固有异质性,耐药性最终还是会出现。患者体内的异质性,以及多重耐药机制的共同发生,成为制定有效治疗策略以对抗肿瘤进展的主要挑战。随着适用人群的增加,各位癌友不禁担忧,奥希替尼已经是第三代靶向药,而四代靶向药尚未获批上市,那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发生耐药怎么办?
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到底使用什么治疗方案,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与其随便盲目采用一个方案,不如先做基因检测。这是因为奥希替尼的耐药机制个体差异大,而NGS(二代测序)可以检测大量未知基因变异,有助于找到奥希替尼耐药的机制,以便于对症下药。
值得注意的是,癌基因依赖性NSCLC的克隆进化会在空间(原发肿瘤和转移之间)和时间(治疗失败后)上产生不同的分子畸变,导致分子抵抗机制的复杂性。
第一代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希替尼治疗期间T790M突变的丢失通常会导致治疗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原始驱动因子EGFR突变,使用第一代EGFR-TKI重新治疗患者可能是可行的。然而,正如其他报道所描述的那样,T790M的缺失可能伴随着其他抗性机制的出现,如MET扩增和KRAS突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代EGFR-TKI并不有效。 第四代EGFR-TKI 鉴于EGFR C797S是T790M阳性奥希替尼耐药NSCLC患者中最常见的三级突变,克服该突变是许多试验的焦点。为此,第四代EGFR-TKI被开发出来,以成功靶向C797S突变EGFR. 其中,EAI045是一种EGFR变构抑制剂,当与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应用时,对C797S-T790M-L858R三重突变细胞具有疗效。但是,对C796S-T790M-ex19del三重突变细胞无效,因为与C797S-T790M-L858R变体相比,其变构口袋的结构不同。 JBJ-04-125-02是一种新型EGFR变构抑制剂,在体内外均可抑制EGFR C797S-T790M-L858R信号传导。JBJ-04-125-02与奥希替尼联用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都更有效。 布加替尼(brigatinib)是一种新型的双靶点ALK-EGFR抑制剂,在体内外对C797S-T790M-ex19del三重突变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另一项试验还表明,布加替尼、奥希替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联合使用能有效治疗L858R-T790M-cis C797S EGFR三重突变的肺腺癌。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奥希替尼/奥西替尼(AZD9291)辅助治疗早期肺癌在无病生存期方面得到改善?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奥希替尼 https://azd9291.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