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多种介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免疫细胞(主要是T和B淋巴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白细胞介素6(IL-6)。日本新泻大学骨科手术类风湿性关节炎数据库(NOSRAD)登记了20例RA患者(15例女性和5例男性)的数据。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47-85岁)。患者的平均RA病程为10年(4-30年)。难治性RA有11例(55%)。6例患者接受了甲氨蝶呤治疗,平均剂量为6.7 mg/周。6例患者接受了泼尼松龙治疗,剂量为3.4 mg/d。9例患者乌帕替尼的治疗剂量为15 mg/d,11例患者的治疗剂量为7.5 mg/d。研究评估了临床结局和不良事件。
给药时的平均DAS28-ESR为3.9,给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DAS28-ESR显著降至2.2、2.0和2.4(P<0.01)。给药时平均CDAI为15,在给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DAI显著下降至7.3、5.0和5.9(P<0.01)。白细胞计数从给药时的6588显著下降至给药后1个月的6171(P<0.05),但3个月后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计数从给药时的1425显著升高至给药后1个月的1730(P<0.05),但3个月后无明显变化。不良事件方面,带状疱疹、发热和咳嗽各检出1例。后2例患者的乌帕替尼每日剂量从15 mg减至7.5 mg。所有3例患者都保留了乌帕替尼治疗。到观察期(6个月)结束时,保留率为100%。
乌帕替尼能快速降低RA疾病活动性,即便是对难治性RA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研究的观察期仅为6个月,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Janus激酶(JAK)家族在正常生理功能(如红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与许多免疫介导疾病有关的促炎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JAK家族由四种亚型(JAK1、JAK2、JAK3和酪氨酸激酶2)组成,每种亚型都与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并与I/II型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独特地结合。JAK1主要参与IL-6、IFN和常见γ链细胞因子(包括IL-2和IL-15)的信号转导途径。IL-6尤其受到密切研究,因为它是参与B细胞和T细胞分化以及炎症急性期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
在细胞因子与其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后,JAK介导响应受体激活的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JAK是酪氨酸激酶,可导致多种蛋白质磷酸化,包括细胞因子受体和JAK本身。JAK的磷酸化促进称为STAT的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和活化,导致它们的核易位、与DNA启动子的结合和靶基因转录。JAK1介导的信号通路最终促进促炎事件,例如增加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存活、T细胞分化和巨噬细胞活化。乌帕替尼的获批,给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个新的有效的‘武器’。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患者将被分别分配到服用乌帕替尼(upadacitinib)和甲氨蝶呤、服用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甲氨蝶呤组,研究将评估12周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显示,与服用阿达木单抗和甲氨蝶呤的患者相比,服用乌帕替尼和甲氨蝶呤能帮助更多患者实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改善,分别为29%和45%的症状缓解。此外,在一项评估有或者没有甲氨蝶呤的临床研究中,乌帕替尼在帮助患者症状缓解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结果显示,在第12周时,服用乌帕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有超过71%都改善了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的患者仅有36%得到改善。同时,和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的患者相比,服用乌帕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改善了20%。服用乌帕替尼进行治疗不仅能显著减少部分患者的疲劳,在12或14周时和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组、单独服用甲氨蝶呤组的患者相比,乌帕替尼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这是通过执行日常活动的能力来检测的。此外,专家还发现,在6个月时,与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组、单独服用甲氨蝶呤组的患者相比,乌帕替尼有助于进一步阻止患者的关节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一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乌帕替尼最快能在一周内发挥作用,帮助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12周时获得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多数患者在一年后(60周时)报告了同样的症状缓解。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乌帕替尼(UPADACITINIB/RINVOQ)可以治疗的病症有哪些?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乌帕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wp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