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仑伐替尼治疗的观察组AFP、ACE、AST下降的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仑伐替尼可明显减低血清中AFP、ACE、AST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提示仑伐替尼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分裂,进而延缓肝功能的损伤。
一项探索乐伐替尼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疗效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该研究共纳入151例确诊为RAIR DTC的中国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乐伐替尼24 mg/天或安慰剂治疗,以28天为1周期。主要终点是PF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仑伐替尼组较安慰剂组PFS显著延长(中位PFS:23.9 vs 3.7个月;HR=0.16,95%CI 0.10–0.26;P<0.0001)。乐伐替尼组6个月PFS率为82.6%(95%CI 73.1-89.0),12个月PFS率为69.6%(95%CI 57.6-78.8),18个月PFS率为54.4%(95%CI 40.4-66.4);而安慰剂组分别为32.7%(95%CI 19.5–46.6),8.9%(95%CI 2.4–21.0)和3.0%(95%CI 0.2–13.0)。此外,在不同肿瘤亚型亚组、既往有无VEGF/EGFR治疗亚组、年龄亚组和性别亚组的分析中,乐伐替尼都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
近年来在肝癌研究中以索拉非尼作为对照组,只有仑伐替尼取得阳性结果,仑伐替尼相比于索拉非尼,其对VEGF-2的亲和力更强。有相关研究表示,仑伐替尼常见副作用主要是高血压、腹泻、蛋白尿、肾受损和肾衰,在肝癌的治疗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76%,机制仍不清楚,但及时的对症治疗,症状能控制且停药后能自行好准或经对症处理可以好转,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如出现动脉血栓栓塞的情况,需永久停用仑伐替尼。
乐伐替尼/仑伐替尼是一种高选择的化疗药物,主要作用的靶点有VEGFR1-3、RET、FGFR1-4、c-KIT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且具有抑制血管内皮因子受体(VEGFR)1-3的作用,减少癌细胞及新生血管的生成,达到阻止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效果,其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上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仑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lf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