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bysmo是罗氏开发的一款VEGF-A/Ang双抗,于2022年1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wAMD)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其它增长显著的产品包括:自免药物Ocrevus(奥瑞珠单抗,+15%)、血友病A型药物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20%)、有望成为全球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第一的药物Evrysdi(利司扑兰,+48%)、肿瘤药物Phesgo(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重组人玻璃酸酶复方,+69%)。
2022年1月31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公司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Vabysmo(又称Faricimab-svoa)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眼内注射治疗nAMD和DME,该药物解决的最大痛点是患者依从性问题。
该批准基于4项III期研究(TENAYA和LUCERNE)以及(YOSEMITE和RHINE DME),评估了1329名和1891名患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中,Vabysmo与aflibercept的疗效比较。结果表明,与每2个月一次的Aflibercept相比,Faricimab组的患者在视力改善和视网膜解剖学获益方面取得了相似的效果。所有4项研究的两年后数据均表明,超过60%的Faricimab组患者能够将治疗周期延长到每4个月一次,同时还能改善和保持视力。此外,在两年内,接受Faricimab治疗的nAMD和DME患者的中位注射次数分别比Aflibercept组少33%和21%。总体上,Faricima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包括白内障、结膜出血、玻璃体飞蚊症、眼压升高和眼痛等。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等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视力。常用药物有拜耳的Aflibercept、康弘的康柏西普和诺华的雷珠单抗等。但是,由于需要频繁注射和监测(每4-8周一次),患者依从性不佳,注射负担大。
血管生成素-2(Ang-2)在多种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VEGF和ANG2双重通路抑制可能在治疗视网膜血管疾病方面提供持续的疗效(相对于单独使用抗VEGF治疗具有增强的持久性)的假设,罗氏开发出了同时抑制VEGF-A和Ang-2的双特异性抗体Vabysmo,可通过眼内注射给药。
Faricimab是一种人源化双特异性IgG1抗体,通过结合和中和VEGF-A和Ang-2来发挥双重抑制作用。Faricimab结合VEGF-A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虽然在nAMD和DME中,Ang-2抑制对Faricimab产生疗效的机制尚不明确,但Faricimab对Ang-2的抑制作用被认为能够促进血管的稳定性并使血管对VEGF-A不敏感。
使用脉络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的临床前研究表明,VEGF-A和Ang-2的双重抑制显著减少了视网膜下巨噬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进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到视网膜厚度增加与nAMD和DME有关。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检测到来自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血液和液体泄漏与nAMD有关。在nAMD和DME的四项3期研究中,在所有治疗组中,自基线至治疗第一年观察到中央亚区厚度(CST)降低。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VABYSMO(FARICIMAB-SVOA)治疗眼科疾病有何效果?